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国家在

发布时间:2017-09-23 08:16

  本文关键词:“国家在场”与侗族嘎老的乡村传承——以贵州省黎平县“十洞”地区两个侗寨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嘎老 侗族大歌 乡村传承 国家在场 非遗


【摘要】:在实地考察基础上,以嘎老与当代南侗社群、国家及外部社会的互动关系为视角,透过21世纪前十余年中嘎老在贵州黎平"十洞"两个村寨的重建并成为不同传承类型之过程,呈现并解释"非遗"和"旅游开发"背景下国家权力如何干预村落嘎老展演与传承,村落中的嘎老如何在与地方政府、本地与外来文化精英、市场等的互动中重建自身。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关键词】嘎老 侗族大歌 乡村传承 国家在场 非遗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侗族大歌研究》(项目编号:11JJD760002)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一、“国家在场”与民间嘎老1的现代转型21世纪伊始,一场关系侗人嘎老(kallaox,汉译为“大歌”或“侗族大歌”)存亡的文化保护运动——嘎老“申遗”,在被誉为“侗乡之都”、“南侗腹地”的贵州省黎平县拉开帷幕。自那之后,经过两次申报到成功再到被保护和利用,这场历时久、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士其;“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吴定国;;侗族大歌申遗之研究——侗族大歌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年06期

4 罗兴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J];学术界;2006年04期

5 李姿姿;;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述评[J];学术界;2008年01期

6 马宝成;互强型国家与社会关系:村级治理的模式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7 李强;后全能体制下现代国家的构建[J];战略与管理;2001年06期

8 张振涛;;民间文艺汇演的历史反思——保护民间音乐的一项措施[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杨晓;;南侗“嘎老”名实考——兼论侗族大歌一词的多重内涵[J];中国音乐学;2008年02期

10 杨民康;;论音乐“非遗”在少数民族乡村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中的地位与处境[J];艺术评论;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汪又菊;;仪式与生存逻辑——从人类学角度解读《红楼梦》中贾府祭祖仪式[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4期

4 闫东;;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的历史评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周建军;吴永红;;组织化协调机制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田红星;;环保组织的法律地位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任丙强;曹庆萍;雷强;;“官办”行业协会的发展路径研究——治理理论途径的建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刘湘国;;我国调整劳资关系的三方协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岳永逸;传统的动力学:娃娃亲的现代化生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明;;两岸农业合作中的土地问题与土地配置方式选择——以闽台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怡;;文本建构过程的竞争:行动者、关系和制度——转型经济中的“地方社会”模型(以温州“农民建镇”为例)[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4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罗国辉;邵雍;;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的纪念活动[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张密珍;;历史的演绎与延伸:乡村民俗事象中的仪式与象征[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董敬畏;;丧葬仪式与村落共意——以陕西关中S村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敏俊卿;;一个伊斯兰教团体与和谐社会建设关系的社会人类学考察——以东乡县库布林耶门宦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变迁[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细咏;社会主义和谐法治建设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梁晓军;广西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清园;“民生热线”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王令玉;项目管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翟正国;转型时期中国国家自主性问题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馨;;论侗族大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李延红;;南侗“大歌”现状调查——以贵州省从江县侗族“大歌”现状为案例[J];歌海;2010年06期

3 王昱;论当代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问题——兼评欧盟的文化政策及其意向[J];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04期

4 廖开顺;论侗族文化的女性思维偏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石家国;侗族大歌来源新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赵媛;侗族大歌生态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杨方刚;文化基因和社会条件──侗族大歌多声成因一说[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吴媛姣;南部侗族地区民族音乐概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何平;;民族文化瑰宝——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吴定国;;侗族大歌申遗之研究——侗族大歌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晓;小黄歌班中嘎老传承行为的考察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2 徐亮;侗族大歌音乐特征的实地调查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于峰;自然语境下的声音之美[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4 田李隽;侗族民歌传承主体的生存境况与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英;侗族大歌演唱及形式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谢琛;贵州侗族大歌的当代传播方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张琪芳;小黄侗歌的实地考察及教育价值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8 张春田;侗族社区内两种侗歌教学的价值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馨;;嘎老与古代侗族社会[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乔馨;;岩洞嘎老师徒模式传承的田野调查与分析[J];文艺争鸣;2013年08期

3 曹端波;;侗族“嘎老”演唱的对歌群体与侗人社会[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04期

4 乔馨;;南侗嘎老文化传承观的现代思考[J];文艺争鸣;2012年10期

5 伍倩倩;;论侗族民俗与大歌的关系——从“干栏”谈起[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6 杨晓;;南侗“嘎老”名实考——兼论侗族大歌一词的多重内涵[J];中国音乐学;2008年02期

7 乔馨;;文化视阈下的岩洞“嘎老”音乐本体构成[J];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5期

8 潘鹏;;于侗族“嘎老”的四天三夜[J];广播歌选;2012年09期

9 赵富荣;;我愿化作绿色与佤山同在——记全国绿化劳模佤族老人隋嘎造林事迹[J];中国民族;2006年10期

10 钟勇;;《嘎老 MY LOVE》:在民族题材中注入现代人视角的创作尝试[J];新闻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彦化;达那巴拉其人考[N];通辽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晓;小黄歌班中嘎老传承行为的考察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本文编号:904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904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5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