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舞的社会价值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23:10

  本文关键词: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舞的社会价值与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巴土文化发轫于距今4000年的原始社会晚期,至清朝中叶始成大观。清江流域则是巴土文化的发祥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就坐落于清江之滨,地处鄂西南山区。近年来巴山脚下,清江之滨。不论是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还是广场社区,节日盛会,只要响起轻快悠扬的民族舞曲,男女老少,成百上千的人们便会成双成对地跳起巴山舞。时而舒缓,时而奔放。如今,这种新型的群众性广场舞早已广泛流传于巴山夷水间。成为这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山舞,就是巴土文化最具代表的一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退休老干部、民间艺术家覃发池牵头,聚集一大批长阳舞蹈工作者、民间艺人,以“跳丧”的基本元素为基础,重新整合编排提炼出了新型的健身舞蹈——巴山舞。它的舞蹈动作简明灵动,生动诙谐,协调性强,能够让人全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是一种娱乐性极强的健身舞蹈。2001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已将第一套“巴山舞”作为一种广场体育健身舞推向全国,而后许多地方均出现过“巴山舞”的健身热潮。但它毕竟是一支年轻的舞蹈,在发展中还欠缺经验,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巴山舞的历史文化背景、巴山舞的社会价值、巴山舞发展中的不足及对策、巴山舞的传承保护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巴山舞是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收集、研究、改革、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是长阳土家非物质文化的结晶;是土家人智慧的象征。它充分体现了下里巴人和土家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对我国民间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创新,是全民健身计划中传统体育文化古为今用的经典范例。
【关键词】:巴山舞 社会价值 保护研究 不足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前言7-12
  • 1.1“巴山舞”概念的界定7-8
  • 1.2 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8-9
  • 1.2.1 巴山舞是土家非物质文化中催生的精华8
  • 1.2.2 巴山舞的社会价值突出8
  • 1.2.3 巴山舞正处成长时期有待成熟8-9
  • 1.3 选题的目的9
  • 1.4 选题的研究意义9-10
  • 1.4.1 巴山舞是对我国民族文化体育的传承与创新9
  • 1.4.2 巴山舞是对大众体育有益的补充9
  • 1.4.3 巴山舞的成功启示其他体育舞蹈的推广9-10
  • 1.5 国内研究现状10
  • 1.6 研究对象10
  • 1.7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10-12
  • 1.7.1 文献资料法10-11
  • 1.7.2 名人访谈法11
  • 1.7.3 实地考察法11-12
  • 2 巴山舞的发展现状12-19
  • 2.1“巴山舞”的由来12
  • 2.2 巴山舞是对跳丧的继承与发扬12-13
  • 2.3 鄂西土家的跳丧(撒叶儿嗬)简介13-16
  • 2.4 巴山舞的产生背景16-17
  • 2.4.1 巴山舞的出发点是群众文化的需要16
  • 2.4.2“跳丧”的形式需要突破16
  • 2.4.3 现代文化的影响16-17
  • 2.5 巴山舞的发展历程17-19
  • 2.5.1 巴山舞的探索阶段17
  • 2.5.2 巴山舞的发展阶段17-18
  • 2.5.3 巴山舞的推广阶段18-19
  • 3 巴山舞的价值19-25
  • 3.1 巴山舞的传承人19
  • 3.2 巴山舞的文化价值19-20
  • 3.3 巴山舞的地缘特色20-21
  • 3.3.1 巴山舞的舞蹈动作特别20
  • 3.3.2 巴山舞选用的音乐特别20
  • 3.3.3 巴山舞的健身方法灵活20-21
  • 3.3.4 巴山舞的地域特色浓厚21
  • 3.4 巴山舞的社会价值21-23
  • 3.4.1 巴山舞的娱乐价值21-22
  • 3.4.2 巴山舞的社交价值22
  • 3.4.3 巴山舞的教育价值22-23
  • 3.5 巴山舞的商业价值23
  • 3.6 巴山舞的健身价值23-25
  • 4 巴山舞保护与开发状况研究25-29
  • 4.1 巴山舞的保护研究25-26
  • 4.2 巴山舞的传承开发研究26-29
  • 4.2.1 禁忌逐步松懈,,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开发26-27
  • 4.2.2 传承方式专业化转变27
  • 4.2.3 唱词雅俗共赏27-29
  • 5 巴山舞自身的不足及改善对策29-32
  • 5.1 巴山舞本身存在的问题29-30
  • 5.1.1 巴山舞的重复动作太多29
  • 5.1.2 巴山舞的动作内容单一29
  • 5.1.3 适用上存在局限性29-30
  • 5.2 巴山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0-31
  • 5.2.1 推广套路更新的速度太慢30
  • 5.2.2 巴山舞的商机未能充分开发30-31
  • 5.3 巴山舞本身问题的应对措施31
  • 5.4 巴山舞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31-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35-36
  • 致谢3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红星;罗仕伟;张志勤;;乡村旅游中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消极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2 吴建冰;李作华;;稻作文化旅游与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3 肖雪;;凉山彝族婚俗旅游开发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4 路幸福;陆林;;国外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颜姿;;广西扬美古镇的旅游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6 谭滟莎;;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商品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7 刘滨谊;刘琴;;西部边境旅游规划的特性、原则和程序——以新疆“四地州”边境旅游规划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周俊满;;寓教于游:生态道德教育新理念[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9 杨明华;;人类学视野下的洛带古镇旅游[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刘正江;;文化旅游的文化真实性及其被影响因素[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高翔;;少数民族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影响——以贞丰县布依族为例[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甘露;卢天玲;吕青川;匡翼云;;社区居民对九寨沟民族歌舞表演的真实性认知[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6 蒋庆华;;梦想与出路:藏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以一个木里藏族村落为例[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7 和红媛;;徐霞客与丽江生态旅游[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8 孙诗靓;马波;;景区—社区系统中权力与制度的相关矛盾分析[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冼奕;;论族群文化转型——以阳朔田家河村为例[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10 罗树杰;;“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动力略论——以广西虎村彝族的跳弓节为个案[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旭;一个文化资本的生成与运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李春霞;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D];四川大学;2005年

9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涛;消解的边缘[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涛;试论土家族习俗与恩施州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钟丽芳;民族学校的学校文化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颜峰;贵州民族人口法律文化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胡建荣;土家族服饰符号语义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麦麦提艾力·吾甫尔;社会转型期维吾尔族价值观变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瑾;宁夏电视台少数民族题材节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林素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乡镇政权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9 才让珠玛;拉卜楞“丛拉”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宋思佳;和谐社会构建中少数民族文化建设[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舞的社会价值与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86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b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