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苏州濒危非遗浒浦花鼓在儿童交互游戏中的设计探索

发布时间:2021-09-05 12:22
  本文以苏州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浒浦花鼓为例,从故事背景、人物元素、服饰、曲调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在尊重儿童成长特征及对交互游戏产品需求的基础之上进行濒危非遗与儿童交互游戏融合的创新探索之路。设计探索部分以用户体验、设计创新为视角,提出信息传达关注主题内容、多感官融合的探索体验、交互载体尝试虚实结合三方面的实施路径,并结合设计实例加以说明,使传统文化借助交互游戏发展出更为符合儿童受众人群需求的新的魅力。 

【文章来源】: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苏州濒危非遗浒浦花鼓在儿童交互游戏中的设计探索


浒浦花鼓人物图(来源:漫画常熟非遗)

花鼓,漫画,常熟,来源


图1-1 浒浦花鼓人物图(来源:漫画常熟非遗)近几年,游戏+文化的模式成为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的重要方式。网易、腾讯、故宫博物院等先后发布了多款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功能性游戏,如《尼山萨满》《故宫:口袋工匠》《中国古典家具》等,使用户让对非遗文化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但是目前市场上发行的传统文化游戏大多是针对成年人,较少有针对儿童的产品。儿童是民族文化延续的基础,在当下的移动终端时代,面向儿童的非遗文化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交互游戏的内容、美学、游戏机制结合起来,为儿童人群带来更具有吸引力的体验感,使其更好地融入到非遗文化情境中去,为文化认知和延伸提供可能性,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本文以苏州濒危非遗浒浦花鼓为例,以交互设计方法为基础,以儿童为目标人群,提取浒浦花鼓艺术独有的设计元素与交互游戏相结合,强调“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探索非遗的“活态传承”。

花鼓,资料分类


浒浦花鼓起源于江苏常熟市碧溪浒浦一带,是具有苏南鲜明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之一。20世纪初,浒浦的劳动人民以苏北花鼓为基础,结合当地传统民俗舞蹈“龙灯舞”“跑灯舞”“麒麟舞”等,再加上江南地区尤其是浒浦自身的民间特色,创造出刚柔并济,流畅婉转,兼江南之柔美与苏北之豪放并存的浒浦花鼓[1]。浒浦花鼓历经传承与发展,在乐曲、唱腔、故事、动作等方面均具特色。(图1)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浒浦花鼓的传承越来越困难。虽然在常熟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常熟碧溪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传承人的努力下,出版了《浒浦花鼓》,改编了《浒浦花鼓》,拍摄了纪录片《永远的花鼓》等,为保存和传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仍然在2017年被列入苏州市第一批濒危非物质遗产项目。所以,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语境下,浒浦花鼓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迫切。如何在保留原貌的前提下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建立非遗文化生态圈,形成另一种文化生存状态,是非遗文化实现活态传承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假装游戏理论的社交性儿童户外游乐设施设计研究[J]. 吴剑锋,马兰.  装饰. 2017(07)

硕士论文
[1]美澳两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早期儿童阶段的比较研究[D]. 郭楠楠.南京师范大学 2018
[2]2014版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PK-2年级阶段的分析与启示[D]. 樊丰艺.浙江师范大学 2016
[3]材料体验在儿童视觉艺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 刘宇靖.中央美术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385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385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7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