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贵州彝族铃铛舞的表演形态

发布时间:2021-09-29 19:47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独特的铃铛舞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着彝族人民成长发展的历史轨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本文以贵州彝族铃铛舞为基础,从服饰、道具、动作、表现形式等多向度出发,聚焦其在时代变迁中形成的独特的身体语言、风格属性及审美特征,再现特定场域中铃铛舞的表演形态,深入剖析其发展脉络与社会影响,明晰其内在民族文化品格。响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对于构建多样、立体、丰富的贵州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2019,(11)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铃铛舞的历史溯源与当代发展
二、贵州彝族铃铛舞表演形态分析
    (一) 道具形态。
    (二) 服饰形态。
    (三) 动作形态。
    (四) 祭祀形态。
    (五) 婚嫁形态。
    (六) 舞台化的表演形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彝族铃铛舞风格特征[J]. 白相春.  北方音乐. 2015(06)
[2]漫谈贵州彝族民间舞蹈[J]. 韦嘉.  音乐大观. 2014(07)
[3]彝族歌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威宁县板底乡为例[J]. 王鹏翥.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11)
[4]贵州彝族铃铛舞试析[J]. 李建荣.  贵州民族研究. 2009(02)



本文编号:3414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414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8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