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舞蹈类非遗数字化档案建设——以秧歌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2 15:29
  传统的舞蹈类非遗保护工作中,大多对饰演者的动作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保存,因此无法达到准确全面,数据无法开发和创新。本文是应用动作捕捉技术,通过动态捕捉设备来测量、跟踪、记录饰演者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进行相应的动作数据采集,建立人体3D姿态,并根据姿态生成实时虚拟舞蹈的展示。 

【文章来源】:电声技术. 2019,43(09)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舞蹈类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背景及意义
2 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的内容
3 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及创新之处
4 惯性动作捕捉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 动捕技术对舞蹈类非遗数字化的实施方法
    5.1 动作捕捉技术应用思路原理
    5.2 动作捕捉舞蹈动作数据的采集和获取
    5.3 模型骨骼绑定与角色化
    5.4 动作与模型的结合
6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作捕捉专利技术综述[J]. 牟茜茜,吕晓华.  中国科技信息. 2018(18)
[2]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民族舞蹈三维数字化方法研究[J]. 蒙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02)

硕士论文
[1]动作捕捉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数字化保护[D]. 施蕾.云南艺术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564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64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8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