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普宁英歌舞蹈语言的符号解读

发布时间:2022-01-03 07:51
  普宁英歌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悠久,承载了潮汕的历史、生活、精神、信仰等,作为潮汕文化符号的一种流传至今,并影响着潮汕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精神文化。本文以普宁英歌的舞蹈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跨学科的理论性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普宁英歌舞蹈语言中的动作符号、造型符号、道具符号、音乐符号进行分析解读,一方面扩充舞蹈理论研究的方法,以期通过分析寻找出普宁英歌之根,全面了解普宁英歌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历史意义和精神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对英歌符号的分析,对英歌在当今社会下进行舞蹈创作提出见解,合理利用英歌的代表性符号,既要保留英歌的原始意味和文化内涵,又要顺应时代发展,创作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作品,从而提高英歌的公众关注度,为普宁英歌的传承和保护献一份绵薄之力。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确定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总结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普宁英歌的历史溯源、文化背景、形成原因等,并总结概括了普宁英歌的流派及其特征,为第二章符号的分析解读进行充分的铺垫;第二章以普宁英歌舞蹈语言的符号为主体,首先通过前人对符号的定义来定义普宁英...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普宁英歌舞蹈语言的符号解读


潮汕山水地图

身体语言,舞姿,符号,造型


第二章普宁英歌舞蹈语言的符号解读23识。图2-1背槌单一的去看瞬间静止的舞姿造型远不能接收身体语言符号所指的确切指涉。许多的瞬间动作造型按一定的“语法”规则排列组合,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套路组合。前文已经说明,英歌的历史形成原因深受武术影响,在英歌的传统动作套路中许多都再现了武术特色。英歌下肢步伐有踏步弓箭、点步、搓步、插秧步、提颠步、上山步、勾腿、吸腿跳等,带有浓重的武术特色,配合抡槌、甩槌、背槌、胯下槌、对槌等基本槌法,形成了多样的套路组合,如:合击组合、镖槌组合、布田组合等。这些套路组合在武术的基础上夸张化、艺术化,更显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使其更具舞蹈性和感染性。合击槌组合主要突出了武术中的“对打”情景,演员两两相对,通过英歌槌的相互合击、下肢弓步、提颠步等步伐变换,来完成正面与背面的“交锋”,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反映的就是英雄打斗时的场景内容,单凭直观即能看懂。其他组合也基本如此,通过带有明显武术特色的动作符号,来表现战斗场景。而其中布田组合还带有农耕文化的痕迹。“布田”在现代汉语中就是插秧的意思,在英歌舞中,布田的动作形态(见图2-2)为下肢交叉做插秧步,躯干俯身向前,双臂伸直持英歌槌斜插至地面,这一动作形态与农民农耕时布田的动作形态(见图2-3)十分相似。虽然是反映生活内容,但在布田组合中,甚至从英歌的整体来解读,水浒作为歌颂农民起义小说,这一动作符号无疑还象征着农民英雄,突出地表现了农民在反封建抗争中的英勇战斗和不屈意志。

形态图,形态,队形,符号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17]图2-2英歌舞布田图2-3农民布田体态无论英歌动作在舞蹈中如何创造变形,其“挺胸拔背,上肢扩展,下肢稳实”的核心动作形态始终保持不变,是英歌动作的显著符号,其语义也十分简明:骁勇作战,无畏无惧。于此,“张臂颤跳,含仰击槌”构成了英歌舞的“语音”,其“词汇”根植于南派武术及人民劳动生活的土地上,并形成高、低空间交替、队形调度变换的“语法”连接,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英歌舞蹈动作符号所指的内容意义。3、舞蹈构图舞蹈构图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动态结构,包括了舞蹈演员在舞台空间中流动变化的运动路线和队形。通过流动变化舞蹈动作姿态造型和队形所形成的构图有机结合而成的舞蹈画面将舞蹈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展现出来。英歌舞是群众性的舞蹈,演出人数众多,其队形调度变化相较于舞台上的构图变化更加丰富、壮观,且富有寓意和内涵。英歌舞的构图符号与动作符号能指是共同作用的,随着英歌舞蹈动作的力度、幅度的变化及舞蹈整体情绪的推进,舞蹈演员动线的移动及[17].陈华南,王史风.普宁英歌大型图文集[Z].2014年1月第1版.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舞蹈“活化石”——傩舞[J]. 李伟楠.  戏剧之家. 2019(21)
[2]从美学角度分析音乐符号与情感的关系[J]. 曾颖.  戏剧之家. 2019(11)
[3]舞蹈生态学视域下的身体分析[J]. 史红.  舞蹈. 2019(01)
[4]左江花山岩画的蛙图腾与神话思维[J]. 梁穆穆.  民族艺林. 2018(02)
[5]舞蹈表意的符号学分析[J]. 袁杰雄,谭欣宜.  符号与传媒. 2017(02)
[6]中国传统服饰造型的文化符号和特征研究[J]. 乔丹.  服饰导刊. 2017(05)
[7]舞剧《沙湾往事》视角下的广东潮汕英歌舞发展[J]. 张逸弛.  大众文艺. 2016(11)
[8]中国北方渔猎民族萨满治病舞蹈的符号学解读[J]. 孙慧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02)
[9]从符号学的角度浅谈“传统色彩”[J]. 张岑.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02)
[10]“普宁英歌”及其传承保护路径探索[J]. 谢婉娟,罗曼诗,黄翊可.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1)

硕士论文
[1]符号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蛙图腾研究[D]. 秦瑜扬.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壮族原生态舞蹈符号解读[D]. 易姗姗.广西师范大学 2019
[3]符号学视阈下的舞蹈语言特质研究[D]. 刘珵艺.深圳大学 2017
[4]符号学视阈下舞蹈语言研究[D]. 丁泉杰.山东师范大学 2017
[5]试论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辅助性符号意义[D]. 彭媛.星海音乐学院 2016
[6]广东“普宁英歌”元素的采集、分析与运用[D]. 梁山.广州大学 2016
[7]顺应论视阈下的服饰符号与身份构建[D]. 杨改娇.黑龙江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65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65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