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河洛文化视域下白马寺大里王舞狮的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10:06
  河洛文化源于“河图”、“洛书”,是以洛阳为中心古代洛水与黄河交界地带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总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其内容精彩纷呈、独具特色,包括政治、经济、农业以及民俗等方面,尤其在民俗方面造就了属于本区域独有的民俗体育文化。而白马寺大里王舞狮作为集祭祀、体育、文化、舞蹈于一身的河洛民俗体育项目,悠长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内涵、特殊的地域色彩、浓厚的人文情怀以及区别于其他舞狮流派的技术体系使其威名远播、传承至今。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河洛文化视角下对白马寺大里王舞狮的流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1、佛教文化自西域传入河洛区域后,与河洛文化相互融合,逐渐成为其中必不可少一份子,使得在河洛文化中孕育而生的白马寺大里王舞狮具有特殊属性和功能,从而映射出河洛文化对白马寺大里王舞狮所产生的影响。2、受河洛文化历史变迁影响,白马寺大里王舞狮的流变可划分为碰撞催生、吸收成长、融合壮大和逐渐消退四个不同历史阶段,根据每一阶段所产生的不同意识形态从而对其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在过程中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俗体育文化生存空间愈发狭小,以及白马寺大...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洛文化视域下白马寺大里王舞狮的流变研究


王铁娃受邀参加全国文艺会受到毛主席接见图4-3王建良与日本合唱团同台演艺

河洛文化视域下白马寺大里王舞狮的流变研究


舞狮者的服装道具

河洛文化视域下白马寺大里王舞狮的流变研究


老杆舞狮的基本动作主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模仿狮子的形态动作和神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性的内涵及其普世价值体现[J]. 仇明春.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2]非遗视野下广东佛山“醒狮”舞的现状观察[J]. 沈轶.  长治学院学报. 2017(06)
[3]从元符号看文化联想——论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的关系[J]. 黎世珍.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舞狮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研究[J]. 郭绿杨.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2)
[5]壮族舞狮运动的起源与发展[J]. 黄宝叶.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07)
[6]兰州城市学院舞龙舞狮研究探析[J]. 冯伟.  考试周刊. 2017(40)
[7]河图洛书略考[J]. 赖少伟,刘永强.  文史杂志. 2017(03)
[8]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纸坊太狮”保护与传承研究[J]. 陈兰,杨冬.  武术研究. 2017(03)
[9]我国龙狮运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矩阵组合分析[J]. 雷强,雷军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02)
[10]根在河洛 心归华夏——河洛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戎戒.  统一论坛. 2016(06)

硕士论文
[1]苏州民俗体育文化研究[D]. 郝凌飞.苏州大学 2016
[2]白纸坊太狮的演变及发展[D]. 赵飞.北京体育大学 2015
[3]兰州地区舞狮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杨永波.西北民族大学 2010
[4]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余汉桥.武汉体育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584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84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b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