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浅谈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以石桥火龙非遗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2 10:45
  时代有属于它的独特"记忆",而这是推动人类不断向前的"源动力",传统民间艺术就是人们世代相承的中华文化"源动力"之一.石桥火龙作为达川地区传统乡村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有其特殊的寓意、独有的程序和多元的功能.但是,这种传统民间艺术却面临难以为继的现实境地.石桥火龙如何行之有效的保护与传承?调查组通过前期准备、深入实地调查得出:既要着眼于促进其本质内生的价值转换和功效发挥,更要寻求合作途径深入研究、挖掘与弘扬其艺术文化内涵. 

【文章来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29(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浅谈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以石桥火龙非遗项目为例


烧火龙

仪式


举行完后,从正月十一晚开始(历史上最初是从正月十一晚上开始,自2000年后改从正月十三晚上开始),在石桥百姓中挑选出的十名壮汉举起火龙,在石桥的大街小巷间舞动.当每条火龙经过的街巷,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点燃手中抱着的用石头做成的花钵跟着火龙,从花钵里喷出的烟花,全喷向火龙的方向.这样的场景将一直持续进行到元宵晚上.在正月十六的下午,百姓会再次来到挑水河畔,点燃神龙,举行“送龙”仪式.据相关史料上记载并推算,石桥烧火龙这项民俗活动断断续续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图2请龙”仪式陈海平,吴波:浅谈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2019年第5期··145

仪式,石桥


图3“请水”仪式图4耍龙前的“沐员1.3石桥百姓的火龙情结石桥烧火龙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先后流传于达县、通川、渠县、营山、平昌等地.石桥人对火龙的热情最为尤甚.图5耍火龙在社区群众座谈会上,我们向村民们问道:如果春节没有耍火龙,会怎么?村民们纷纷表示,“那样的春节谁都不愿意想,估计那个春节就“冷”咯.”图6翘首以盼2石桥火龙的存在价值石桥火龙是石桥镇传承两年多年的传统民间艺术,囊括了达州人民、川东民众、乃至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印记”、“文化符号”!根据实地考察、走访、座谈,以及历史资料的综合整理,石桥火龙在当代还具有其独特的内涵衍生价值.2.1古老的印记,体现独特人文历史价值石桥火龙制作繁琐,包括:扎龙、请水、烧火龙、清宅、罢龙五个部分,每个环节都由更多小环节组成,如:扎龙环节,做龙至少需要1000多个结头.整个龙作由篾片、麻布、纸张等材料扎成,除了耍火龙的宝灯之外,从龙头到龙尾由总共约十几米长的麻布连城,内以篾片做架,再加上龙须,在龙身上绘以鳞片、角、龙爪等元素.专用的纸花筒、石钵花以及独有的打铁水都是研究古巴渠文化的重要素材,“舞龙环节”体现的勇猛、刚毅并存,更为提炼达州城市人文历史精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2当今的符号,衍生特殊文化艺术价值石桥火龙,对于当今的石桥人来说,不仅仅仅是过年团聚时必备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表演,更是当今人们对于故土那份浓浓“故乡情”的具体展现,历年腊月的时候,石桥社区就邀请扎火龙的非遗传承人潘广恒一家回到石桥开始扎龙,石桥人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烟花,期待着正月十三的到来.一直到要开始表演烧火龙的时候,耍火龙的青年们便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遗保护视野下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的当代价值及传承[J]. 刘亲荣.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2]让花鼓灯在百姓的欢笑中得以传承[J]. 李胜.  舞蹈. 2013 (08)
[3]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石桥火龙考[J]. 孙亮亮.  长春大学学报. 2013(06)
[4]川东地区民间舞龙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J]. 李万斌,董立,孙亮亮.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3)



本文编号:3584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84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6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