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从自然形态走向学院派——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之沿革

发布时间:2022-02-20 10:29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开拓性学科建设,其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文艺之先声。在社会思潮、文艺政策与舞蹈本体的影响下中国民间舞由民间进入课堂以及剧场成为舞台艺术。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20世纪40年代"从民间舞来,舞向民间"。第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古为今用,中西结合"。第三,20世纪80年代以许淑英教授为首的舞蹈教育家将"课堂元素教学法"。第四,进入21世纪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贯穿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 

【文章来源】:艺术评鉴. 2020,(0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20世纪40年代“从民间舞来,舞向民间”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古为今用,中西结合”
三、20世纪80年代“课堂元素教学法”引进课堂
四、21世纪保护与传承“非遗”观念,贯穿中国民间舞教学体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舞思潮巡礼[J]. 茅慧.  民族艺术研究. 2020(01)
[2]“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实践及经验——关于“非遗舞蹈”在教育中利用的笔会[J]. 江东.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8(03)

博士论文
[1]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 明文军.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本文编号:3634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634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3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