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耍老虎的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4 13:4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它的生命流变中显得战战兢兢。耍老虎是流行于焦作地区的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口述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对耍老虎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1.在几百年的风雨中,经历了成立初期的兴盛、战争时期的衰落,解放之后的恢复,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几经兴衰,曲折中发展。历经数代传人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及表演性很强的项目。2.耍老虎技艺的技术内容包括耍老虎的基本技术和套路,基本技术包括扮演耍老虎者和领虎者的技术。3.目前共有十四个地区的耍老虎项目被焦作市非遗中心建档。传承人群主要以年龄在40-49岁、习艺期限在21-30年的农民为主,个人爱好和强身健体是其习艺动机,主要以农业和工资收入为主,并对耍老虎项目具有良好的认知。传承人对耍老虎继承人的身体形态没有要求,主要进行身体训练,运动素质...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1.2.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
        1.2.3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耍老虎的需要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
        2.1.2 地域武术文化
        2.1.3 “耍老虎”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2.2.2 国内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
        2.2.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武术的研究
        2.2.4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2.5 个人见解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口述史研究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耍老虎概述
        4.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耍老虎的背景
        4.1.2 耍老虎的历史渊源
        4.1.3 耍老虎的特征
        4.1.4 耍老虎的功能
    4.2 耍老虎技艺的技术内容
        4.2.1 扮演老虎者的基本技术
        4.2.2 领虎者的基本动作
        4.2.3 耍老虎固定套路分析
    4.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耍老虎传承现状的调查研究
        4.3.1 耍老虎开展区域的调查情况
        4.3.2 耍老虎传承主体的调查研究
        4.3.3 耍老虎传承方式研究
        4.3.4 耍老虎的传承管理研究
        4.3.5 耍老虎传承人对传承状况的满意度研究
    4.4 代表性传承人的口述研究
        4.4.1 传承人的习艺经历
        4.4.2 时代变化中的耍老虎发展
        4.4.3 传承人眼中的耍老虎发展现状
    4.5 耍老虎传承面临的困境
        4.5.1 传承人老龄化
        4.5.2 民众保护意识不强
        4.5.3 缺乏政府支持
    4.6 耍老虎的传承对策研究
        4.6.1 政府扶持
        4.6.2 举办相关培训班
        4.6.3 项目进学校
        4.6.4 提升传承人和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4.6.5 推动耍老虎相关产业的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研究——以舞龙舞狮文化为例[J]. 曾志强,程术兵.  山西档案. 2018(05)
[2]口述史视角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研究[J]. 平少康,王震.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3)
[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湘西苗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 段吉武,祝明元.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04)
[4]基于AHP法的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任天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5]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黄永林.  文化遗产. 2015(01)
[6]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代表性传承人研究[J]. 张志雷.  中国体育科技. 2014(04)
[7]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武术之乡特有传统拳种发展研究——以湖南新化“梅山武功”为个案[J]. 屈植斌,李因霞.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 黄永林,谈国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9]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高校传统武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李颖.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01)
[10]武术挖整运动的时代反思——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J]. 徐永峰,牛爱军,陈星潭.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季诚迁.中央民族大学 2011
[2]荆楚武术文化研究[D]. 王家忠.上海体育学院 2009

硕士论文
[1]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范铜钢.上海体育学院 2013
[2]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的保护[D]. 唐存山.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传统武术的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 刘正.华中科技大学 2013
[4]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传统武术立法保护研究[D]. 张斌.重庆大学 2010
[5]福建南少林武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 郭建忠.福建师范大学 2009
[6]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舞龙的继承与创新[D]. 张斌.湖南师范大学 2008
[7]全球化背景下对传统武术认同策略的构建[D]. 许海啸.武汉体育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642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642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