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汉末魏晋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16:55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绚丽夺目的时代,也是魏晋风度形成的时期。政局的分裂与统一,地域文化的保守与创新,文化中心的迁移与转换,南北士人的冲突与交流,使得魏晋文学的地域性特征时而凸显、时而淡化。魏晋时期复杂多变的地域文化格局为本课题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本文以“汉末魏晋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为题,将魏晋文学上溯至汉末中原文学新风的兴起,下延到晋宋之际江州隐逸文风的新变。论文分汉末、三国、西晋、东晋四个时段,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差异对文学的影响,南北士人的文化交流与文学融合,文化中心迁移对文风新变造成的影响等诸多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通过对汉末魏晋时期不同地域文人群体、文学创作以及文风特点及其文化成因的梳理,以期从地域文化视角揭示魏晋文风演变的历史进程。本文主体部分共分四章,具体如下:第一章:汉末文化中心的迁移与文学发展。本章重点考察汉末文化中心的东迁对魏晋文化格局及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同时对汝颍地区文化与文学的兴起及其传播、荆州流寓士人文化及文风加以论述。汉末文化中心由西汉时期的关中地区向中原地区迁移,导致以经术及辞赋为代表的关中文化逐步衰微,而以清谈及抒情文学著称的中原文化日益兴盛...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2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其意义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三、汉魏六朝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述评
第一章 汉末文化中心的迁移与文学发展
    第一节 汉末文化中心的迁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一、文化中心的迁移与地域文人群体的崛起
        二、中原文化复兴与汉末文化风尚的转变
        三、汉末文化中心迁移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汝颍文化兴起与汉魏之际文风的演变
        一、“汝颍固多奇士”——汝颍士人群体的崛起及其成因
        二、从“婞直之风”到“任情自适”——汝颍文化与汉末士风的演变
        三、从“齐气”到“逸气”——汝颍习气对汉魏之际文风的影响
    第三节 汉末荆州流寓士人学术文化与文学考论
        一、“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流寓士人与荆州文化的繁荣
        二、“不循旧辙,多张新帜”——荆州学风与士风
        三、“遭乱流寓,自伤情多”——“悲而不壮”的荆州文风
        四、“荆州荒残,人物弹尽”——流寓士人的离散及其影响
第二章 三国吴蜀文化传统与文学发展
    第一节 孙吴文化与文学发展
        一、汉魏时期吴地文化的发展
        二、孙吴文学活动述论
        三、孙吴文学之特色
    第二节 蜀汉文化与文学发展
        一、汉魏时期的巴蜀文化概论
        二、蜀汉文士的文质之争
        三、蜀汉文学之特点
第三章 西晋南北文化交流与洛中文坛的兴盛
    第一节 三国归晋与洛中文坛的兴起
        一、西晋初年的文化政策与文学发展
        二、从《思旧赋》到《三都赋》——洛下文人心态的变迁
        三、张华与南北文学交流
    第二节 二陆入洛与南北文学交流
        一、南人群体的形成及其文学活动
        二、南北文人交流与太康文学中兴
        三、陆机诗文中的南北意象特点及其成因
第四章 东晋文学地域分布与文学嬗变
    第一节 东晋初期建康政局与中兴文学主题的兴衰
        一、“东朝济济,远近属心”——东晋初期建康政局及过江士人心态
        二、“揄扬风流,亦彼时之汉武”——中兴文学主题之表现
        三、“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从中兴到游仙
    第二节 会稽侨寓士族与山水玄言诗的兴盛
        一、“入则谈说属文”——会稽玄谈中心的形成
        二、“即顺理自泰”——“逍遥”新义与会稽侨寓士族闲适心态
        三、“以玄对山水”——清虚简淡的兰亭诗境
        四、“出处同归”——会稽侨寓士族离散与兰亭文学的消退
    第三节 江州隐逸文化与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
        一、“怀仁山林,隐居求志”——江州隐士群体的形成
        二、“遗世弃荣”——江州隐士的隐逸心态及其成因
        三、清俊脱俗、安贫乐道——江州隐士群体及其文学创作
        四、江州隐逸文学与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
结语:从地域文化视角看魏晋文风演进
    一、汉晋地域文化差异与文学之关系
    二、汉晋文化中心的迁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三、文化交流与南北文风的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汉末魏晋文士地域分布及其著述统计表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收获与突破——首届中国文学地理学暨宋代文学地理研讨会综述[J]. 刘双琴.  江西社会科学. 2012(01)
[2]会稽侨寓士族与山水玄言诗的兴盛[J]. 宋展云.  浙江学刊. 2011(06)
[3]名士与英雄抗争的悲剧——孔融《临终诗》解读[J]. 宋展云.  古典文学知识. 2011(04)
[4]侠儒论:党锢名士的渊源与流变[J]. 牟发松.  文史哲. 2011(04)
[5]论张翰玄化人格及其文风[J]. 宋展云.  名作欣赏. 2011(14)
[6]论张华与晋初诗风演变[J]. 宋展云,韩丽敏,柳宏.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7]长安:西汉经学的“天府”[J]. 王子今.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8]东汉三辅多士的文学考察[J]. 胡旭.  学术月刊. 2010(09)
[9]辩论释郁结 援笔兴文章——论建安谈论与文学之关系[J]. 宋展云.  电影评介. 2010(07)
[10]荆雍地域与宫体诗的兴起[J]. 蔡丹君.  文学遗产. 2010(01)

博士论文
[1]东晋文学研究[D]. 霍贵高.河北大学 2010
[2]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 夏增民.复旦大学 2007
[3]东晋南迁士族与文学[D]. 王建国.复旦大学 2005
[4]宋代江南路文学研究[D]. 王祥.复旦大学 2004
[5]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 张振龙.陕西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慧远与东晋末期庐山地域的诗文创作[D]. 李智敏.浙江大学 2007
[2]陆机与吴地文化[D]. 刘艳春.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60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360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c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