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传统“文气”论的文章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1-09-15 14:41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精髓,建立在“气”论哲学的基础上,其发展历程为:自然之“气”——哲学之“气”——文之“气”。即“气”最早是一个物质概念,后从自然之气向生命体气潜在引申,文字学意义上的“气”逐渐成为一个哲学范畴,继而进入美学领域。这种气论哲学开始萌芽并形成于先秦,成熟于明清时期,“气”论哲学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浸透了中国文化的思想核心。“文气”论从滥觞至成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是文气说的滥觞。其次,魏晋南北朝“文气”论体系基本形成。曹丕首开“文气”论先河,正式确立了以气论文的传统。但他主要从先天之“气”即天赋方面来论述气。刘勰继承并发展了曹丕的观点,系统地将这一概念运用于文学理论。第三,唐至明代古文论家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唐代的韩愈提出了著名的“气盛言宜”说和“立言养气”说。到宋代,苏辙在继承孟子、韩愈“养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外游”说。第四,清代文论家创作、批评实践后的完善补充。清代的桐城派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者。其中“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关于神气与音节、字句的辩证关系的论述是其对“文气”理论最突出的贡献,之后桐城派后学发展出“因声求气”的理...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气”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气”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秦汉时期“文气”论的朦胧觉醒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气”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第四节 唐至明代古文论家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第五节 清代文论家创作、批评实践后的完善补充
第二章 “文气”论的内涵界定与美学意义
    第一节 “文气”论内涵的现代解说
    第二节 “文气”的美学追求
第三章 “文气”的地位及功能
    第一节 “文气”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第二节 “文气”对文学作品的本质观照
第四章 “文气”论的现代价值
    第一节 人格修养的建设意义
    第二节 对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对文学批评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对当代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
结语
注释文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气论的当代价值[J]. 畅广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2]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和体系[J]. 党圣元.  文学评论. 1997(01)
[3]略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气”[J]. 叶太平.  江淮论坛. 1987(05)
[4]“气”作为美学范畴的形成[J]. 刘荣凯.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1)



本文编号:3396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396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c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