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李长之批评文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1 18:08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是一位具有自己批评特色的批评家。他既有专门研究文学批评的专著《批评精神》,又有文学批评论集《苦雾集》、《梦雨集》等。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术界对这位有着独特个性的批评家缺乏应有的研究,他的理论光芒长期被淹投了。本文结合李长之的批评实践,试图对他的批评文体的特征进行论述,并论证他的批评思想对当代及今后中国文艺理论建设所具有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从李长之的批评文体特色出发,结合文学理论,试图总结李长之批评文体的类型,探索李长之对中国传统批评文体的继承性,比较李长之与各派批评家的批评风格,论述李长之对西方文艺理论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吸收与运用,探讨李长之批评文体的现代价值。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归纳李长之批评文体的类型。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是当代最为多产的学者和批评家之一。他的论著涉及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历史、哲学、美学、绘画、翻译等各个领域。其中,李长之的批评文体颇有代表性,特别是论文体、传记体、书评体,形成了他批评实践的特殊风格。李长之的论文体批评始终以“感情”贯穿其批评精神,推崇“体验”,用批评家自我的情感去审视批评主体。同时,在论文体中...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梳理当前学术界关于李长之研究的现状
    二、选题的价值
    三、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
第一章 李长之批评文体的类型
    第一节 论文体批评
        一、论文体中的"批评精神"——"感情"与"体验"
        二、论文体中的理性
        三、论文体批评中的审美意识
    第二节 传记体批评
        一、事实与虚构的选择
        二、整体的结构把握
        三、独特的阐释方式
    第三节 书评体
        一、系统的书评理论
        二、批评视角的准确定位
        三、批评文字的诗性化
        四、灵活多样的书评风格与批评方法
第二章 李长之对中国传统批评文体的继承
    第一节 随笔体与读后感
        一、印象、感悟式的直觉思维
        二、随笔体中的读后感
        三、随笔体的语言
    第二节 诗歌体
        一、散文化的诗思方式
        二、语体的现代化
        三、诗与剧的交融
    第三节 对话体和序跋体
        一、灵活、方便的对话体
        二、凸显作品风格的序跋体
第三章 中西融合的智慧之花
    第一节 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吸收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文精神
        二、"完人"——个性张扬之人
        三、"完人"——自由之人
        四、"完人"——"高贵"、"完善"之人
    第二节 李长之对德国古典精神的运用——传记体批评实践
        一、浪漫主义人格品评
        二、对古典精神的向往
        三、徘徊在浪漫与古典之间
        四、精神史方法
        五、语言观的实践
第四章 李长之与现当代各派批评家的风格比较
    第一节 京派批评家中的李长之
        一、双重文化中的选择
        二、印象派批评
        三、李长之与李健吾、常风
    第二节 与左翼批评家的比较
        一、李长之与左翼批评
        二、与茅盾批评方法的比较
        三、与周扬批评方法的比较
    第三节 鲁迅研究问题上的交锋
        一、对鲁迅思想的关注
        二、对鲁迅情感的把握
        三、标新立异的"战士、诗人"论
第五章 李长之批评文体的现代意义
    第一节 独立的治学风格
        一、独特的"感情的型"
        二、独立的批评精神
        三、个性化的《鲁迅批判》
    第二节 宽广的审美关怀
        一、超功利的审美批评
        二、审美与美育
        三、广博的解读、多层次的阐释
        四、文化转型中的选择
    第三节 规范、科学的批评实践
        一、理性、冷静的思考与感性的体验相结合
        二、对现代批评观念的引导——大胆的超越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感情的批评主义”:李长之1930年代作家论研究[J]. 谢丽.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2]李长之《鲁迅批判》的批判[J]. 杨逢春,郑雪英.  绥化学院学报. 2009(03)
[3]论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无体之体[J]. 李建中.  文学评论. 2009(02)
[4]论李长之文学批评的现代性[J]. 孔庆林.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01)
[5]李长之传记体批评的结构特征[J]. 蔡青.  湖北社会科学. 2009(01)
[6]李长之传记体批评中的事实原则[J]. 蔡青.  理论月刊. 2009(01)
[7]尊体·破体·原体——重开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理路和诗径[J]. 李建中.  文艺研究. 2009(01)
[8]李长之与宗白华[J]. 于天池,李书.  文史知识. 2008(12)
[9]走向操作性的文艺学──关于当代形态文艺学建设的初步思考[J]. 唐铁惠.  文艺争鸣. 2008(11)
[10]李长之传记体批评中的叙论相间[J]. 蔡青.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博士论文
[1]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D]. 王青.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 齐成民.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论李长之的批评理论及其实践[D]. 王喜冬.湖南大学 2010
[2]李长之书评研究[D]. 赵都陵.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李长之文学批评理论的现代启示[D]. 徐芬.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李长之文学批评研究[D]. 张迪平.安徽师范大学 2007
[5]论京派批评话语的建构[D]. 田晓佳.辽宁大学 2007
[6]李长之人格论批评研究[D]. 邹君.三峡大学 2007
[7]叙述就是批评[D]. 王利云.华东师范大学 2006
[8]李长之文学批评论[D]. 孔庆林.曲阜师范大学 2006
[9]论李长之的文艺批评[D]. 袁珂.山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9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09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1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