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发布时间:2021-12-31 20:02
  “发愤著书”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理论命题,也是古代文学争论热点研究之一,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说:“愤怒出诗人”,由孔子“诗可以怨”到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从韩愈“不平则鸣”到欧阳修“诗穷而后工”之说,凡此种种,使其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传统体系。本论文对于“发愤著书”说的形成原因、理论内涵、发展轨迹、思想表现、理论意义与功能等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争取全面、多角度地对于“发愤著书”说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发愤著书”说的理论溯源和理论正式形成的原因。“发愤著书”说从萌芽到其形成有一个深远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变化过程从先秦时代就开始了,孔子的“诗可以怨”及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提出的“发愤而抒情”等文艺理论,无不说明“发愤著书”说理论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与《史记》的横空出世对于“发愤著书”说理论的正式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文学理论的成熟与发展不仅受到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它的正式形成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通常与提出者本人的文化修养、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第二章探析了“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本章认为,“发愤著...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发愤著书”说溯源
    第一节 先秦时代的“怨”“愤”
        一、孔子——“诗可以怨”
        二、屈原——“发愤而抒情”
    第二节 “发愤著书”说的提出
        一、学识渊博
        二、家学渊源
        三、现实事件的激发
第二章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
    第一节 “发愤著书”说中的“愤”
        一、“愤”的历史内涵
        二、“愤”的美学内涵
        三、“愤”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 “发愤著书”说与创作心理学
        一、“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著书的心理驱动力
        二、“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著书的心理基础与根源
    第三节 “发愤著书”说与艺术社会学
第三章“发愤著书”说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
    第一节“发愤著书”说对后世诗文理论的影响
        一、刘勰——“蓄愤”说
        二、钟嵘——“哀怨”说
        三、白居易——“愤忧怨伤”说
        四、韩愈——不平则鸣说
        五、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
    第二节“发愤著书”说对后世小说理论的影响
        一、李贽推崇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并把它运用到小说的理论研究上
        二、蒲松龄的“孤愤”说及其理论特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对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影响[J]. 赵金色.  前沿. 2009(06)
[2]“发愤著书”──文学创作的本质和规律[J]. 张汝德.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09)
[3]“发愤著书说”平议——古代文学争论热点研究之一[J]. 庆振轩,张馨心.  社科纵横. 2006(07)
[4]论司马迁“发愤著书”与对屈原人格精神的认同[J]. 孟修祥.  咸宁学院学报. 2003(04)
[5]承先继圣 惜死立名──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J]. 杨立军.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1)
[6]论“发愤著书说”的历史演进[J]. 林天钧.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4)
[7]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意义 论“愤”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J]. 袁伯诚.  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01)



本文编号:3560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60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