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文学虚构叙述的叙述主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7 17:33
  叙述学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至今,其理论的发展通常被划分为经典与后经典两个阶段。叙述学主张将文本对象封闭起来并对其进行对形式技巧与结构方面的分析。在经典叙述学发展阶段,主要以小说为研究对象,理论涵盖了叙述话语、叙述行为、叙述视角、叙述时间等多个方面。同时基于其结构主义背景,较少谈及叙述主体,在其后经典阶段亦未受到相应关注。但叙述主体作为文本内唯一承担叙述行为的载体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概念本身也存在着许多误解与争议。因此,系统地梳理和探讨叙述主体相关问题十分必要。同时,鉴于广义叙述学的发展极大地延展了叙述研究的范围,本文对叙述主体的探究范围限定于文学虚构叙述之内。第一章问题的提出。结构主义对人之主体性的粉碎以及“作者退场”的理论背景使得叙述学在发展之初即在研究中隔绝了作者意图。但相较于传统的实证主义式的作家研究,“作者退场”无疑在表面上造成了一种主体缺席的现状——不再有真实的人对叙述文本负责。由此,叙述主体将出面承担从前属于作者的叙述权及价值判断。此外,在作者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一些争议,同时也关涉本文的立场。无论国内外都存认为作者不可能完全退场甚至呼吁“作者回归”的观点。但经过结构主义叙...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问题的提出:“作者之死”及其带来的主体缺席
    (一)作者之死
    (二)作者退场后的主体缺席
    (三)作者问题的争议及本文立场
二 叙述主体的界定与问题澄清
    (一)叙述主体的几种观点概述
        1.将叙述者界定为叙述主体
        2.其他
    (二)无法承担叙述行为的隐含作者
    (三)被叙述的人物
    (四)叙述者作为唯一的叙述主体
        1.叙述者如何作为叙述主体
        2.叙述者的扩大化:后经典叙述学及后殖民研究中的“作者”
三 叙述者对叙述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一)叙述者的存在形态
    (二)叙述手段与叙述效果
        1.“说”与“看”:叙述者的真实显现与控制
            (1)叙述人称与表意
            (2)“说”+“看”:叙述方位及局部价值判断
        2.述本的二重性与叙述者的价值判断
四 叙述者与文本内其他主体的关系
    (一)叙述者对于隐含作者的利用
        1.无力的隐含作者
        2.不可靠叙述:叙述者的诡计
            (1)不可靠叙述之争
            (2)必要的区分:叙述可靠性与可信性
            (3)不可靠叙述辨析
    (二)人物:叙述者权力的部分让渡
        1.叙述者对于人物的隐性控制
        2.叙述者对于人物的显性控制
结语:完全承担叙述行为的叙述者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叙事的双重动力:不同互动关系以及被忽略的原因[J]. 申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文学批评:八个问题与一种方案[J]. 南帆.  文学评论. 2018(01)
[3]论《色戒》与张爱玲晚年的隐痛书写[J]. 哈迎飞,叶文韵.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7)
[4]论叙述声音[J]. 傅修延,刘碧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5]究竟谁是“第三人称叙述者”?[J]. 赵毅衡.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09)
[6]论主体性与符号表意的关联[J]. 文一茗.  社会科学. 2015(10)
[7]由作品走向文本——兼论文学研究范式的嬗变[J]. 贾玮.  文学评论. 2015(05)
[8]论小说人物与叙述者的复杂关系[J]. 谭光辉.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15(01)
[9]叙述者与作者的合与分: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J]. 谭君强.  江西社会科学. 2015(04)
[10]作为框架的叙述者和受述者——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叙述的本质[J]. 谭光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博士论文
[1]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 何青志.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小说叙述人称与人类主体性的关系[D]. 郝皓.河北大学 2013
[2]叙事交流情境中的隐含作者[D]. 张子昆.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论“隐含作者”[D]. 凌虓虎.安徽大学 2012
[4]叙述者问题研究[D]. 刘济红.南昌大学 2007
[5]论小说叙事的叙述主体[D]. 万克领.山东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04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04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