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荒原》和《四个四重奏》看诗人艾略特的心路历程

发布时间:2018-12-10 19:35
【摘要】:诗人艾略特是一个终生寻求灵性生活,渴望摆脱人类自身的束缚而到达更高心灵层次的人。艾略特以极为真挚的感情,把自己的心灵成长历程在自已的诗作中做了细腻精确的描述。本文通过对诗人的代表作《荒原》和《四个四重奏》这两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诗人的心灵轨迹的分析,探寻了诗人所走过的从心灵的困境和虚无感,到信仰的追寻,以及通过皈依基督教并最终获得心灵提升的历程。
[Abstract]:The poet Eliot is a man who seeks spiritual life and aspires to get rid of the bondage of man and reach a higher spiritual level. Eliot, with his most sincere feelings, describes his spiritual growth process in his own poems with exquisite and precise descrip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oet's spiritual locus in his masterpiece, the wilderness and the four quarte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ursuit of belief from the plight and nothingness of the soul that the poet has gone through. And the process of 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 and eventual spiritual ascension.
【作者单位】: 江西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春芳;;《四个四重奏》:思维模式的深层转化[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谈文学与道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2 宁乐;甘莹;;《荒原》中神话人物的原型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3 杨绍军;;西南联大学生诗人的创作及其外来影响[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4 王颖;;华兹华斯诗歌的现代阐释[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5 杨亦军;死亡与拯救——《荒原》解读之一[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6 吴微;张喜丰;;托·斯·艾略特《荒原》中的女性观[J];飞天;2009年22期

7 吴微;;《荒原》中的拯救意识——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出发[J];飞天;2010年02期

8 夏世勇;;焦虑意识下的人性呼唤——王松中篇小说略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赵平;;T.S.艾略特的动态整体与主客一体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郭方云;;论《荒原》的空间诗学内在特征[J];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2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江玉娇;T.S.艾略特“秩序”理论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王刚;漂游在现实与虚幻之间[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郭磊;救赎之道:T.S.艾略特诗歌中的创伤主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刘红霞;哈代小说和诗歌的关系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怡;文学全球化视野中庞德、艾略特与中国新诗意象的汇通[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贾晓珍;现代英国文化保守主义文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晓黎;T.S.艾略特《荒原》汉译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峥;叶燮与艾略特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伊迎;后现代的西西弗[D];山东大学;2006年

7 程俊玲;不屈的探寻[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弈诗;当代“约伯”的苦难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8年

9 孟庆玲;四十年代九叶诗派悲剧意识探析[D];郑州大学;2008年

10 丁宁;T·S·艾略特与吴宓浪漫主义诗学观之比较[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建军;;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价值走向[J];南开学报;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敏,朱伊革;《荒原》:感情的逃避与寄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2 罗志野;西比娜隐喻——对《荒原》题辞的解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7期

3 洪增流,于元元;《荒原》的宗教思想主线的重新探讨[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4 蒋岱;现代神话的错位呼应:从《荒原》走进《四个四重奏》——兼论T·S·艾略特的意象、经验化合术[J];国外文学;1998年04期

5 项晓敏;从《荒原》看艾略特象征主义的独特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6 练晓雯;永远的魅力──试论《荒原》的寓意及其艺术表现手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喻天舒;神王、渔王与荒原意象[J];国外文学;1995年01期

8 秦林芳;“荒原”上的沉思与憧憬——《复活的土地》与《荒原》比较研究[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9 朱婷婷;历史性的“荒原”意识及其艺术表现——从《荒原》看艾略特文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2期

10 李晓宝;艾略特的《荒原》: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宣言书[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德晶;;《预言》后期创作与艾略特影响[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孙玉石;;《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索[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林元富;;评“感受分化论”——兼析艾略特《不朽的低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丛滋杭;;论艾略特早期诗歌的沟通障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冷霜;;重识卞之琳的“化古”观念[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蓝棣之;;九叶派诗歌批评理论探源[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赖煌;;经验的新质:吁求审美意识的敞开——以和“5·12”有关的诗歌现象为例[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明晖;蒋登科;;叶维廉:诗人放逐者[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古远清;;学者化的诗人,,作家化的学者——评叶维廉的诗论[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龙扬志;;城与人的繁复图景——以邰筐诗歌的“临沂叙事”为中心[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磊;世界就是荒原[N];中国保险报;2004年

2 赵国忠;赵萝蕤与《荒原》[N];中国妇女报;2001年

3 赵国忠;赵萝蕤与《荒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曾艳兵;《围城》里的艾略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林克欢;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N];文艺报;2011年

6 谭薇;艾略特·埃尔维特的决定性瞬间[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7 陈鑫;谁能预知市场的波动? 艾略特可以![N];中国经营报;2003年

8 郭莹;CA开始新的一天[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鹤琳 编译;英国民众展开名人故居保卫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韩欣欣;红色影响考试心态[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磊;救赎之道:T.S.艾略特诗歌中的创伤主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赵晶;艾略特诗歌中两性关系的异化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D];四川大学;2003年

4 虞又铭;多维的棱镜[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邓艳艳;在但丁影响下的T·S·艾略特[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江玉娇;T.S.艾略特“秩序”理论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孟祥春;利维斯文学批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梁建东;埃德蒙·威尔逊的文学批评研究(1914-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毅;走向有序世界—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宇宙图景构建[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金红;论泰瑞西斯在《荒原》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娜;艾略特主要诗歌中的意象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于元元;[D];安徽大学;2004年

5 王江;宇宙之轴:艾略特三首主要诗歌中的空间建构[D];西南大学;2008年

6 高静;在荒原中跋涉——艾略特的《情歌》和《荒原》两首诗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卢云;从《荒原》看艾略特文学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姝;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荒原》[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闫柯菲;艾略特《荒原》的总体象征艺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李艳越;艾略特早期诗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1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71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3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