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族群文化的混合性:张承志与艾特玛托夫的一个比较

发布时间:2021-03-10 21:18
  张承志以人生经历和创作轨迹的独异性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特殊存在,这主要取决于他的族群文化混合性。具有回族血统的张承志以内蒙古大草原为第二故乡和文学创作的起点,当时恰逢艾特玛托夫的小说在中国风靡之时。张承志对艾特玛托夫早中期作品倾心阅读,不仅丰富了他的青春生涯,更开启了鲜活的以族群文化为主体的创作视野。张承志极其赞许艾特玛托夫小说中清新的抒情气质和草原文化特质,但接受态度并非一成不变。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创作的深入,他对艾特玛托夫之后的创作也颇有微词。从张承志文本中的艾特玛托夫气质以及对其接受态度的变化过程中,能够探求到不同族群文化因素的混合,通过张承志的创作,建构出怎样的文化效应。文本是张承志族群文化混合性的表层媒介。张承志和艾特玛托夫在人生经历和族群文化背景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文本中最直观的反映在于都以苦难中普通人的“善”与忧愁作为最初呈现方式。这种文本呈现形式从创作路径方面看,张承志与艾特玛托夫都存在单边与多边创作路径的倒错。从创作动因方面看,张承志阅读艾特玛托夫之初,作品中透露出同样温热的抒情氛围,在这一外壳之下,两人共同的心理出发点是一种不自觉的感伤,这背后的原因生成了融生活、写作、族群精神和生命于一体的创作状态。此外,在创作取向方面,民间视角和多种语言的运用也使两人的创作获得了交汇的可能。本文从族群文化意义上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因此作家及其创作对象的文化身份,是张承志的族群混合性的主体。在身份认同上,张承志与艾特玛托夫在对文化来源的本土与异质文化的处理方面存在差异,在对待文化意识形态的中心与边缘方面也存在分歧。在认知方式上,艾特玛托夫和张承志的地域化的作品,体现出族群在认知角度、心理与思维、气质与精神上的独异性,以及不同的价值取向。虽然艾特玛托夫和张承志的创作都具有阶段性,不是完美的,但从深层意义的族群记忆这个角度,能够反映出张承志族群文化混合特色的文化意义。两人主要通过神话与怀旧的方式来表现族群文化的重要性,不同的是,艾特玛托夫属于修复型怀旧,张承志属于反思型怀旧。张承志和艾特玛托夫的叙事,在族群文化记忆方面起了再造的功能。也即通过怀旧的方式所保存的特定族群记忆,通过主体的再表现,呈现出一种对异域、边缘价值的彰显。不仅丰富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对未来文化模式的探寻具有参考价值。其次,族群记忆结构的小说在文本与文化的交互参照方面树立起一个特殊的模式,在时空拓展方面丰富了文化再造的可能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4-0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族群文化与文本样态
    第一节 族群经验背景的相通
    第二节 创作路径与心理动因
    第三节 民间视角与语言运用
第二章 族群文化与身份
    第一节 异质与边缘的身份认同
    第二节 认知思维与精神气质
第三章 族群文化与记忆
    第一节 对神话的怀旧姿态
    第二节 记忆的重塑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艺珊,潘淑英;草原,永不枯竭的怀念与回忆──关于张承志散文解读之一[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熊华勇,石华鹏;试论张承志民族意识的形成及流变[J];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何永明;;与张承志的一面[J];党的建设;2000年09期

4 朱海兵;浅谈张承志小说的艺术特点[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5 李胜清,张邦卫;论张承志创作中人文理念的客体缺席[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陈非;永久的憧憬与向往——张承志小说中的大地与人[J];当代文坛;2002年01期

7 苏菲亚;张承志新疆题材作品导读[J];回族研究;2002年03期

8 陈思和;从回民文化到对张承志的研究——读《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J];回族研究;2002年03期

9 程秋莹;;永远的“绿风土”——论张承志散文的“草原情结”[J];开封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汤梅;;张承志小说的神话品质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锁晓梅;张承志论[D];兰州大学;2007年

2 胡书庆;灵魂的翱翔与折断的文学之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文进;人民:张承志精神世界的指引者[D];西北大学;2009年

2 张婷;论张承志的精神旅程[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文兴;论张承志创作的理想主义倾向[D];吉林大学;2006年

4 何宇;浅析张承志作品中的世俗反抗心态[D];河南大学;2013年

5 虎雅斐;张承志的清洁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由亚男;张承志散文的思想内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邰源;张承志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马晓琳;《心灵史》修订与张承志思想的展开[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彭媛;族群文化的混合性:张承志与艾特玛托夫的一个比较[D];南京大学;2014年

10 吕红;论张承志的精神探索之旅[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0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00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8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