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大江健三郎文学的原型结构与功能

发布时间:2021-07-05 20:35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当代的著名作家,于1994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将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关注,以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以原型的交际作用为切入点,着重对大江小说中的原型进行分析,审视大江健三郎如何通过原型的重复与变形,结构他独特的小说世界,建构他所追求的“四国森林”体系。本文通过对大江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分析,提炼出了大江文学中的四类原型。第一类是从叙述角度概括的再生原型,它表现了人物追求生活的重建与灵魂的拯救的历程。第二类是在大江作品中具有独特称谓的“在”原型。从地域背景中概括出来的“在”原型经常以作品中重要事件的发生地而出现,成为作品中的关键地域背景,具有与特定意境相联的地形学意义。第三类和第四类原型则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概括,分别是残疾儿原型和丑孩子原型。这两类原型分别体现了大江文学中的残缺美与遗憾美,是具有标识意义的大江文学要素。通过原型的交际作用,大江的作品构成了一个以再生原型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先有纯洁的新生;纯洁美丽的新生儿被社会上丑陋的戈布林偷走,只留下丑孩子;丑孩子在“在”,通过象征纯洁的残疾儿创造的种种契机,获得再生,完成一个有机的,螺旋上升的大循环。本文进一步以《被偷...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大江文学中原型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意义
    第一节 再生原型—螺旋上升的成长
    第二节 “在”原型—与中心抗衡的边缘
    第三节 残疾儿原型—残缺的完美人物
    第四节 丑孩子原型—迷惘的自我
第二章 从《被偷换的孩子》看诸原型的有机整体性
    第一节 再生—永恒的追求
    第二节 “在”—灵魂的归宿
    第三节 残疾儿—通往真实的桥梁
    第四节 丑孩子—痛苦的挣扎
结语:兼论大江文学对日本社会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外文部分
    中文部分
附录:大江健三郎年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神时代的自我拯救——论大江健三郎后期作品的文化救赎思想[J]. 胡志明.  国外文学. 2005(02)
[2]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的战后启蒙与文化批评[J]. 王新新.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6)
[3]残疾儿主题:大江健三郎文学出发的“原点”[J]. 胡志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5)
[4]再生与共生——简论大江健三郎文学中残疾儿主题的文化意蕴[J]. 胡志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5]边缘人生存境遇及形态表现──大江文学边缘化姿态扫描[J]. 罗帆.  外国文学研究. 2002(01)
[6]大江健三郎初期作品与《圣经》的关系[J]. 王禹.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1999(04)
[7]出色的荒诞也是一种美——论日本现代派文学[J]. 李德纯.  国外文学. 1998(03)
[8]现代森林神话与救济的可能性论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J]. 王琢.  东北亚论坛. 1997(01)
[9]“反英雄”人物与“性”冒险的意义──大江文学的创新意识或探索者的误区[J]. 王琢.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2)



本文编号:3266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266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