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赫索格》到《拉维尔斯坦》:隐含作者的变迁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1-07-17 18:26
  索尔·贝娄的中后期创作中出现了一批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以知识分子在当代美国生活中所遇到的危机为主题的小说,由于这些不同的作品前后横跨了三十多年的历史,所以贝娄对知识分子身份、危机的思考无疑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贝娄小说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素以思辨见长,他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所经历的变化在他的四部长篇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四部作品是:《赫索格》(1964)、《洪堡的礼物》(1975)、《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和《拉维尔斯坦》(2000)。本论文运用布思的隐含作者理论和热拉尔·热奈特及米克·巴尔等人的叙述学理论对小说文本展开分析,以期对各部小说中的隐含作者实现比较准确的定位和全面的把握,勾勒出隐含作者的变动轨迹,并阐释其内在涵义。本课题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贝娄中后期知识分子小说中隐含作者之变迁的考察,比较客观和全面地理解贝娄对知识分子在当代都市生活中的地位和危机以及知识和生活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看法。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贝娄研究动态述评
    第一节:国内索尔·贝娄评论及研究动态
    第二节:国外索尔·贝娄评论及研究动态
第二章:隐含作者的变迁
    第一节:论文的方法论说明
    第二节:《赫索格》中的隐含作者
    第三节:《洪堡的礼物》中的隐含作者
    第四节:《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隐含作者
    第五节:《拉维尔斯坦》中的隐含作者
第三章:隐含作者意义阐释
第四章:总结和结论
索尔·贝娄生平与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後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重的行囊——由索尔·贝娄的创作看知识分子形象[J]. 姬莉.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2]《雨王亨德森》:索尔·贝娄的浪漫主义宣言[J]. 蓝仁哲.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06)
[3]外国文学领域中的本土视角问题——以索尔·贝娄的影响研究为例[J]. 夏光武.  外国文学评论. 2004(04)
[4]论索尔·贝娄小说创作中的存在主义[J]. 韩玉群.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5]论索尔·贝娄长篇小说中隐喻的“父与子”主题[J]. 刘兮颖.  外国文学研究. 2004(03)
[6]试析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 戚咏梅.  外国文学研究. 2004(03)
[7]何索“情歌”的荒原主题[J]. 孙筱珍.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1)
[8]贝娄作品存在主义思想的来源探析[J]. 邓宏艺.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9]国内外索尔·贝娄研究现状[J]. 刘文松.  外国文学动态. 2003(03)
[10]索尔·贝娄对反理性思潮的反思[J]. 郭春英.  东岳论丛. 2003(01)



本文编号:3288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288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3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