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豪萨语书面诗歌的起源及其社会功能研究——以娜娜·阿斯玛乌的作品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09 08:07
  作为19世纪初"吉哈德"宗教改革运动重要的文学产物,豪萨语书面诗歌对豪萨口传赞歌、阿拉伯语诗歌在创作形式和题材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转化,是"精灵"崇拜的豪萨传统社会与信奉伊斯兰教的索科托哈里发之间的沟通媒介。豪萨语书面诗歌从产生伊始,就超越了自身所属的文学属性,成为政治代言的工具并产生出相应的创作和传播机制,最终演变为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文化策略,其在豪萨地区伊斯兰统治合法性的确立及豪萨知识社会的建构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塑造与整合了前殖民统治时期北尼日利亚的政治和社会格局。 

【文章来源】:外国语文. 2018,34(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吉哈德”宗教改革运动与豪萨语书面诗歌的兴起
2 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豪萨语书面诗歌的传播
    2.1 对阿拉伯语诗歌的模仿与转化
    2.2 创作形式的转变:从口传赞歌到豪萨语悼亡诗
    2.3 颠覆豪萨传统文化中的精灵崇拜
    2.4 传播载体的转变:从“伊娜” (Inna) 到“佳吉” (Jaji)
3 豪萨语书面诗歌的社会功能
4 结语



本文编号:3425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425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