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心理探索的大师——茨威格

发布时间:2021-12-10 10:01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一生以人的心理世界作为自己的创作领域,并且以一系列出色的作品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大读者群。本文主要从最能体现他创作特色的、也是代表他主要成就的两大体裁——小说与传记着手,分析他独特的心理描写艺术。笔者认为茨威格的小说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人物赖以生存的不是外在的现实世界,而是丰富、孤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茨威格的小说展现的就是这个世界里人物的言语、行动、思想、意志,并揭示维持该世界的激情力量。此外,茨威格对人的心理世界的探索热情不仅贯穿于整个小说创作中,还延伸到了传记创作中,并且成为他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形成了别开生面的心理式传记。他的传记关注的不是传主外在的历史事件、业绩介绍,而是深入至其精神内核,由内至外的生发、相应照。总的说来,无论是传记还是小说,茨威格的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心理探索这一特色,他的心理表现技法不拘一流一派,兼采传统与现代的表现技巧,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描写风格,在心理描写领域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上篇 论茨威格的小说创作--孤存于现实的精神世界
    (一) 通往世界的途径:人性关爱下的精神分析
    (二) 主宰世界的动力:心理激情
    (三) 世界的变更历程:儿童世界--成年人世界--历经沧桑后的人的世界
    (四) 世界的建立与打破:梦幻与现实的冲突
下篇 论茨威格的传记文学创作--剖析缔造世界者的精神世界
    (一) 直取内心:别具一格的心理分析式传记
    (二) 扣住主旋律:揭示缔造者的精神内核--精神之“魔”
    (三) 分组法:精神体系的构建法
余论
结语
注释
参考书目与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昨天的世界》解读茨威格自杀之谜[J]. 周明燕.  外国文学研究. 2003(01)
[2]时间与激情──试论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中人物的变异[J]. 陈志菲.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3]孤独的受难者——茨威格和他的小说[J]. 杨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4]论茨威格情欲小说中的非理性激情[J]. 鲍维娜.  兰州大学学报. 1998(02)
[5]斯蒂芬·茨威格的爱感意识与创作主题[J]. 朱祖林.  外国文学研究. 1998(01)
[6]茨威格的精神乌托邦[J]. 叶建明.  外国文学研究. 1996(04)
[7]斯台芬·茨威格和他的小说《夏日小故事》、《无形的压力》[J]. 张玉书.  外国文学. 1996(04)
[8]西方文学与科学[J]. 吴锡民.  广西师院学报. 1992(01)



本文编号:3532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532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e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