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孤岛”不孤——《英国音乐》中的共同体情怀

发布时间:2022-02-05 06:41
  一些学者认为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作品体现了后现代策略与保守民族身份建构之间的矛盾,但是阿克罗伊德坚信文学作品中的模仿和杂糅风格并非后现代的特点,而是英国特性的本来面目;重写民族历史不是为了颠覆传统经典,而是为了借助文化传统中尚存的情感纽带来连接现在和过去,恢复英国特性中开放、包容的特征,让共同体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得以继续发生、发展。阿克罗伊德的小说《英国音乐》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上述特征。本文将从"尚古情怀""天地情怀"和"后现代策略"三个方面,讨论"《英国音乐》重构英国传统"这一尚未引起学界注意的问题。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 201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想象中的尚古情怀
二、文化想象中的天地情怀
三、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文学中的音乐与共同体形塑[J]. 殷企平.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5)
[2]当代英国历史小说与“腹语术”——兼评A.S.拜厄特《论历史与故事》[J]. 徐蕾.  当代外国文学. 2016(03)
[3]西方文论关键词:共同体[J]. 殷企平.  外国文学. 2016(02)
[4]传承、建构与反思—解读阿克罗伊德作品中的“英国性”[J]. 郭瑞萍.  当代外国文学. 2016(01)



本文编号:3614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614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9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