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袁阔成的“新评书”编演

发布时间:2017-05-25 09:14

  本文关键词:论袁阔成的“新评书”编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曲艺的发展,包括北京评书在内的传统曲艺的创作与表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说新唱新”的时代要求,使得北京评书创演的题材内容和思想主题不断拓展。其中,反映现代生活的节目,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的节目,如主要表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节目,成为全新的重要成果,而且深受广大听众和观众的欢迎与喜爱。 袁阔成作为一代评书巨匠,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评书”编演实践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他根据一些新小说编演的“新评书”,不仅内容全新,而且说演清新,被誉为“说新书的带头人”。但对袁阔成及其“新评书”编演的研究,一直以来比较缺少;对“新评书”的专门研究,也很鲜见。而对于“新评书”的研究,无论对当代评书史乃至整个曲艺史的研究,还是对当代北京评书创演以及整个曲艺新节目创新的研究,都非常富有意义。为此,本论文的研究与写作,便想在这些方面进行一番力所能及的探索与努力。以期弥补相应的空白,引起学界的注意。 本论文由引论、正文、余论和附录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引论简要概述选题背景及其意义,对既往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对北京评书发展中的革新创造及其“新评书”的概念进行相应阐释;正文分为三章:分别简述袁阔成的评书艺术之路、梳理袁阔成的“新评书”编演实践、探讨袁阔成的“新评书”编演贡献;余论部分:阐述袁阔成“新评书”编演对北京评书发展的启示意义,并兼谈北京评书的当代生存和发展走向。认为并指出:袁阔成作为与新中国—同成长的北京评书艺术家,在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评书”编演活动中,主要通过改编和说演反映现代革命史上普通英雄人物的小说故事如《吕梁英雄传》《赤胆忠心》《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业史》《暴风骤雨》《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和《红岩》等题材内容的“新评书”,不仅开创了运用传统评书表现现代生活的新路,推出了《舌战“小炉匠”》《肖飞买药》《江姐上船》和《许云峰赴宴》等一系列精彩的代表性节目,为评书史奉献了杨子荣、肖飞、江姐和许云峰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典型英雄人物形象,而且藉着对于新生活的表现与新形象的塑造,刷新了北京评书的现代说表语言,探索了北京评书的现代说表技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存在着相应的不足,如叙事精彩但评讲不够、形象鲜明但丰满不够、语言清新但手法单调。较之传统的评书节目,“故事性”虽强而“评书味”略欠;对北京评书的艺术发展而言,开拓性较强但继承性不足。既有开创价值也有警示意义;其在20世纪八十年代运用新的唯物史观对于《三国演义》的“古事今说”,既承续了他“新评书”编演的艺术传统,也突破了前期“新评书”编演的题材局限,拓展了“新评书”编演的题材内容,也丰富了“推陈出新”的历史内涵。附录部分:包括袁阔成艺事年表、袁阔成出版的“新评书”艺术资料:音频·视频·曲本、袁阔成编演过的“新评书”节目一览表、袁阔成公开发表著述一览表和袁阔成评书音像制品一览表,对袁阔成的从艺足迹进行了编年性梳理,也对袁阔成的“新评书”编演成绩进行了集中的记录。
【关键词】:袁阔成 北京评书 “新评书” 编演实践 艺术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2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3
  • 引论 北京评书的当代发展与“新评书”13-23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13-15
  • 第二节 既往研究文献综述15-18
  • 第三节 北京评书发展中的革新创造与“新评书”的概念内涵18-23
  • 第一章 袁阔成的从艺经历23-30
  • 第一节 出身艺人世家自幼刻苦努力23-24
  • 第二节 响应时代号召积极编演新书24-28
  • 一、笔耕不辍编演新书成为“说新书带头人”24-26
  • 二、利用唯物史观“古事今说”《三国》26-28
  • 第三节 整理评书脚本传授艺术经验28-30
  • 第二章 袁阔成的“新评书”编演实践30-43
  • 第一节 “说新唱新”的时代背景30-32
  • 第二节 “新事新说”的编演特色32-38
  • 一、神形兼备,以形传神32-34
  • 二、静中藏动,静动结合34-36
  • 三、绘声状形,声形并茂36-37
  • 四、寓庄于谐,庄谐得体37-38
  • 第三节 “化他为我”的编演策略38-43
  • 一、继承传统,探索革新38-40
  • 二、博采众长,化为已有40-41
  • 三、业成于思,艺精于勤41-43
  • 第三章 袁阔成“新评书”编演的艺术贡献43-58
  • 第一节 情节结构的奇巧紧凑44-48
  • 第二节 人物塑造的典型得当48-52
  • 第三节 语言运用的巧妙生动52-55
  • 第四节 新书编演的历史局限55-58
  • 余论 袁阔成“新评书”编演的启示意义58-60
  • 附录一:袁阔成艺事年表60-67
  • 附录二:袁阔成出版的“新评书”艺术资料:音频·视频·曲本67-68
  • 附录三:袁阔成编演过的“新评书”节目一览表68-69
  • 附录四:袁阔成公开发表著述一览表69-73
  • 附录五:袁阔成评书音像制品一览表73-76
  • 参考文献76-79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79-80
  • 致谢80-8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富伟;;书目选取的故事维度和题旨接受的社会向度——论聊斋评书对《聊斋》的题材选择[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2 周宝全;;瞽目艺人文化渊源及民间口头传播述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刘漫;;试论唱曲舞蹈的本质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曹彬;;太原莲花乐艺术研究[J];沧桑;2009年06期

5 周玉峰;;常州道情缺失探[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6期

6 向适;;论相声传统的继承与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3期

7 潘承玉;古代通俗小说之源:佛家“论议”、“说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潘玉腾;庄晓芸;;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陈勇新;;粤语曲艺的种类、唱腔、影响和价值[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艾红红;张素艳;;广播评书的历史回顾与特色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旭东;北京评书的书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关意宁;在表演中创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何明燕;七宝楼台的光华[D];浙江大学;2012年

5 池水涌;中国苏州弹词与朝鲜盘索里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伍大福;李涵秋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钟海波;中国通俗叙事文学繁荣的先声[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9 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马志飞;马街书会民间曲艺活动的社会机制研究(1979-2007)[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栾庆伟;论武术套路的表演艺术[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陶也;赖声川相声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庄晓芸;借鉴儒家文化普及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娟萍;汉代艺术中的喜剧精神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曹新玲;民国时期开封剧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刘莉;冯巩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杨阳;雅俗嬗变 古韵犹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恩祺;《陶庵梦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霞;赵令ud及其《侯鲭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袁阔成的“新评书”编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93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1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