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重释罗伯特·勃朗宁的戏剧性独白

发布时间:2016-08-10 13:12

  本文关键词:戏剧独白诗中的说话人——以丁尼生、勃郎宁和艾略特的诗作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师范大学》 2007年

重释罗伯特·勃朗宁的戏剧性独白

张维  

【摘要】: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诗人罗伯特·勃朗宁(1812-1889)以其对“戏剧性独白”的巨大贡献而享誉诗坛。本文旨在借鉴国内外批评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具体语篇,展示勃朗宁在实践戏剧性独白这一诗歌形式时的创新和发展。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简介部分介绍勃朗宁生平及其运用戏剧性独白的主要作品,,回顾并梳理以往国内外学者的勃朗宁研究的主要成果。第一章详细分析戏剧性独白的定义、特点、起源及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章具体阐述勃朗宁戏剧性独白中反复提及的有关艺术、宗教和真爱的主题;第三章着重讨论勃朗宁戏剧性独白中经常使用的三种文学创作手法:悖论、反讽和互文;结论部分则扼要概括批评界对勃朗宁诗歌的不同解读,并归纳勃朗宁的戏剧性独白对后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561.072
【目录】:

  • Abstract in Chinese5-6
  • Abstract in English6-7
  • Preface in Chinese7-12
  • Introduction12-20
  • 1. A brief account of Browning12-15
  • 1.1 An overview of his literary position12
  • 1.2 A concise description of his life experience12-15
  • 2. Previous studies on Browning's dramatic monologue15-18
  • 3. A summary of this dissertation18-20
  • Chapter I.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ies on Browning's dramatic monologue20-31
  • 1. Defin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21-23
  • 1.1 Definitions21-22
  • 1.2 Characteristics of Browning's dramatic monologue22-23
  • 2. The evolution of the dramatic monologue23-27
  • 2.1 Genesis23-25
  • 2.2 Browning's developments25-27
  • 3. The internal dynamics of his dramatic monologue27-31
  • 3.1 Speaker and poet27-28
  • 3.2 Speaker and auditor28-29
  • 3.3 Auditor and reader29-31
  • Chapter II. Recurrent themes in Browning's dramatic monologue31-43
  • 1. Diversity of subject matters31
  • 2. The exploration of dark inner world31-32
  • 3. Recurrent themes on art, religion and love32-43
  • 3.1 Poems on art33-36
  • 3.2 Poems on religion36-40
  • 3.3 Poems on love40-43
  • Chapter III. Literary devices in Browning's dramatic monologue43-52
  • 1. Paradox43-44
  • 2. Irony44-46
  • 3. Intertextuality46-52
  • Conclusion52-55
  • Works Cited & Consulted55-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莉莎;女性主义解读勃朗宁——评《我的前公爵夫人》和《波菲利雅的情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2 飞白,勃朗宁;一个令人惊叹的典型形象——《我的前公爵夫人》赏析[J];名作欣赏;1999年01期

    3 刘新民;论勃朗宁诗歌的艺术风格[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4期

    4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娜;林玉鹏;;目的论关照下戏剧独白诗的翻译——My Last Duchess两个中译本给我们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2 黄静;张琦;;浅谈戏剧独白的艺术风格——评勃朗宁的《我已故的公爵夫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6期

    3 付洁;;立体的声音——T.S艾略特对传统诗歌叙述视角的继承与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0期

    4 胡春琴;;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独白传统[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2期

    5 安然;;女性哥特小说与《弗兰肯斯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6 曾繁健;;高校本科专业英语诗歌教学的“潘多拉魔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7 陈莉莎;女性主义解读勃朗宁——评《我的前公爵夫人》和《波菲利雅的情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陈兵;戏剧独白诗中的说话人——以丁尼生、勃郎宁和艾略特的诗作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邓慧敏;;论“情歌”的传统与现代——试析《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现代性特征[J];考试周刊;2012年43期

    10 龚培培;;戏剧性独白中的话语世界[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丽雯;关于《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三辩[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张雯;论罗伯特·勃朗宁戏剧独白诗的“电影化”叙述特质[D];浙江大学;2007年

    3 陈敏;从新批评的角度看罗伯特·勃朗宁诗作的艺术技巧论[D];贵州大学;2008年

    4 王李;威廉·布莱克早期作品中的视角和隐含作者[D];安徽大学;2012年

    5 彭玉洁;罗伯特·勃朗宁戏剧独自诗的语用文体学试探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荣学;赵荣;;英语会话主题初探[J];固原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2 苏冰;;从主语到主题[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庄敏;春节[J];中国校园文学;2003年03期

    4 Simon Stafford;Terry;;回家[J];英语辅导(疯狂英语阅读版);2005年12期

    5 王雪芹;;第三届北京大山子艺术节如期亮相[J];东方艺术;2006年09期

    6 蒋正治;;二十年来《三国演义》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回顾[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年01期

    7 王建成;李勤;;怀亚特十四行诗:突破传统,直抒真情[J];文教资料;2007年14期

    8 ;2008/09秋冬纱线色彩流行趋势[J];流行色;2007年11期

    9 杨慧芳;宣军磊;;从两性的和谐到社会的和谐——由《贩马者的女儿》看劳伦斯的创作主题[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10 艾喜荣;;两种相异文化及道德观念的碰撞——《黛西·米勒》文本结构兼主题解析[J];电影评介;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刚;;狂欢:一种颠覆的基调——论《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狂欢化主题[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赵光慧;;美国黑人文学主题初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段兆麟;;以竹林为主题休闲农场经营管理[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主题:“The Global World and China's Media Environment”[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刘倩琦;葛永军;吴昊;;科技信息多维概念模型的建立[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6 赵利;廖闻剑;彭艳兵;;基于中文主题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许金玲;;人才是文昌发展的主题[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8 李盛韬;吴丽辉;于满泉;潘文锋;余智华;王斌;程学旗;;主题Web信息采集的研究与设计[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韩萍;朱玉芹;张瑛;李时群;;不断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是永恒的主题[A];第5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赵炳章;;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主题[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曹玉松;[N];中煤地质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章国斌;[N];江南游报;2005年

    4 殊逊;[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早报记者 乐琰;[N];东方早报;2005年

    6 记者 施建 实习生 赖丹花;[N];民营经济报;2005年

    7 沙建国 董克菊;[N];中国档案报;2005年

    8 记者 黄景莉 夏水夫;[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9 洪和胜;[N];台州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周映夏 江晓明 通讯员 崔超文;[N];中山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跃敏;基于主题和主体框架的工程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曹林红;“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3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亮;晚唐乐府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观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探索[D];武汉大学;2004年

    7 吴晓风;《红楼梦》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滟波;中国创世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蕴[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侯姝慧;20世纪新故事文体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重释罗伯特·勃朗宁的戏剧性独白[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双花;论五四前后小说译作对创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静;张祜纪游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迟海;论宋词中的“悲秋”与“士不遇”主题(北宋篇)[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良彬;从浅唱低吟到泛着阵痛的独语[D];西南大学;2007年

    6 彭颖;艺术的纸[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侯冠华;产品形象在家电产品外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8 夏君;弗洛伊德主义对《我弥留之际》之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叶旭军;深刻广博的主题 新颖独到的手法[D];浙江大学;2002年

    10 甘园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戏剧独白诗中的说话人——以丁尼生、勃郎宁和艾略特的诗作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0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0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2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