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音乐剧中的美声唱法对传统声乐教学的帮助与借鉴

发布时间:2014-09-16 20:33
    摘要:作为继承了歌剧这门伟大衣钵的另一大艺术形式——音乐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缤纷炫丽的演艺方式和现代舞台效果让人为之振奋。一部分音乐剧中仍有歌剧的影子,比如一些分量重的角色仍有美声唱法来演绎,不但受到了年轻观众群体的喜爱,也与时代的步伐极其吻合。本文就这一现象展开讨论,试对传统声乐教育提供前进动力。
    关键词:音乐剧,美声唱法,传统声乐教学,帮助

    (一)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成功经验
  自16世纪末17世纪初,歌剧艺术在意大利诞生以来,经过几个世纪的洗练与陈酿,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一门广受欢迎的高雅艺术。美声唱法在歌剧艺术的孕育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使美声唱法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声乐演唱方法屹立在世界舞台,在当下的中国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和喜爱,一批又一批热衷于欣赏和研究美声唱法的人士层出不穷,人们也把美声唱法视为古典艺术、高雅艺术的代表之一,高等艺术院校还专门为其设立了研究其演唱方法和理论研究的学科。同样,在歌剧经过四百年来的发展、细化后,在歌剧的模式下应运而生的音乐剧作为一种极具现代性、通俗性和商业性的舞台艺术,以其炫目而时尚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朗朗上口的流行曲风和专业化的创作和市场运作模式,使音乐剧成为时代的宠儿。被贴上古典标签的美声唱法,在现代性极强的音乐剧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且自始至终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同名音乐剧中的角色,圣母院副主教弗侯洛(Frollo)和勋伯格的音乐剧《悲惨世界》》(Les Mis6rables)中的沙威都是美声风格的男中音;格什温的音乐剧《波基与贝斯》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时演唱不用麦克风,甚至被美誉为“歌剧音乐剧”。这些角色的古典气质和音乐剧的现代因素完美契合、赏心悦目,同时也为我们传统声乐教育的方法提供了新的素材和启示。
  马克利斯在《现代音乐概论》中说“艺术,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生活本身变化一样,也必须变化”。美声唱法亲自实践、经历了在歌剧中的黄金时代,见证了、参与音乐剧了音乐剧的诞生和辉煌。这些岁月的涤荡让它越来越本文由笔耕文化传播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具经典的气质、和时代的气息,音乐剧的各种现代性的特征让美声唱法有更广阔的视野去发现和探索,同时,也为传统声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启示。
  音乐剧从被人知晓到举世瞩目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音乐元素被它包容和吸收,它的国际化和学术化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有关于音乐剧的鉴赏、讨论和研究中来。难能可贵的是,当今时代的两大音乐阵营——不论是流行阵营还是古典阵营,都对音乐剧青睐有加,很大的原因是音乐剧以它极富时代特征的魅力,消除了流行和古典两个音乐领域的界限。音乐剧的演员培养要求很高,一名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不仅要求其具有优秀的声乐演唱水平,其舞蹈、戏剧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水平也要达到一定高度。因此,把学生的唱、演、舞等各方面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教育也是对当下声乐教育的一大挑战和难题。在市场经济告诉发展的今天,信息的更新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激烈的体现在艺术教育的领域。面对这样的环境,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求教育者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音乐专业人士肩起这“现代化”、“世界”、“未来”的使命也富于极大的挑战。21世纪,“知识和技能才是比较优势及可持续竞争的唯一来源。”纵观美声唱法发展的历史,再到它融入到音乐剧领域的百年历程,会给美声唱法的教育者带来一些启发,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竞争能力,声乐教育者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寻求突破与创新。
  (二)树立迎面市场、正确认识竞争的观念
  江泽民同志曾经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以正确的、科学方法对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超越和扬弃,要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树立大胆创新、敢闯敢试的进取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敢闯敢试,敢于突破前人、突破常规、突破自我,不断创造新业绩,建立起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艺术教育的需要。也许有些人认为教育不是市场行为,因此和市场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教育的结果——学生,注定要参与市场的竞争、成为验证教育和市场的重要一环,也是极为特殊的一环。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结合音乐剧的全面性对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研究,为我们的艺术教育凭添了许多亮色和高价值的新课题。在声乐、舞蹈和戏剧全方面的教学实践中,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符合当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这样的环境下培育出的人才即使将来不从事声乐或者是音乐剧行业,其全能的综合素质也能作为学生在就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增加筹码。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费翔激情飞扬、载歌载舞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燃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情,惊艳了中国,为当时舞台演绎保守、甚至可以说陈旧的歌唱演员上了一堂生动的舞台实践课,从此不断的有一批批年轻的歌唱演员学习这种自由洒脱的演唱风格,中国的声乐舞台才开始鲜活起来。费翔温暖的男中音声线和王子般的气质使他顺利地在日后踏上百老汇的舞台,并成为最耀眼的华人百老汇明星。2005年回国后,费翔又总结自己在百老汇的演唱经验发行了一张以音乐剧金曲为主题的专辑,其中涵盖了《歌剧魅影》、《屋顶上的提琴手》等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中的最受欢迎单曲,这些风格迥异的音乐展现了费翔全能的演唱功底和丰富的舞台经验,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现在已经50岁费翔仍然可以作为偶像派的巨星屹立在星光璀璨舞台。在国外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著名的拉丁影星、《佐罗的面具》扮演者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当年的澳大利亚金童、如今的“金刚狼”休·杰克曼,歌后芭芭拉·史翠珊都曾经是音乐剧演员,全面的素质加以个人的努力使这些演员、歌手,乘在好莱坞的这个画满星光的魔毯上飞遍全球,飞进亿万渴求美好艺术灵魂的深处。
  需要指出的是,当下的美声世界里,虽然有提倡注重表演等素质的培养,但是大多数教育者和学习者学习的重心仍然在声乐上,甚至只在声音上,这种单一的学习、演唱方法,不仅局限了学生的成长,在日益激烈、全方位要求人才的市场竞争大潮中,很可能“水性不佳造成溺水”。想必观众们早已对站在舞台中间,昂首直立地“抱拳而歌”感到审美疲劳,所以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如果不能审时度势、推陈出新,多多吸收来自音乐剧甚至其他领域的营养,被市场、和时代淘汰将只是时间的问题。
  (三)声乐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创新的基础是积累,只有不断地积累各种材料,通过不断的组合、科学地实践让这些元素之间发生良性的化学变化,而这些材料就是声乐学习当中的各类音乐现象,我们要以包容的态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地学习、研究各种音乐风格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但是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大多数的古典声乐界人士对流行音乐抱嗤之以鼻的态度,认为那些“靡靡之音”上不了台面,打破这一态度就是创新的关键之一,也是挑战之一。
  客观的说,现在美声唱法已经里大多数人的视线越来越远,欣赏、研究美声唱法的人几乎都是“圈内人”,用孤芳自赏来形容现在的美声界应该不算过分,还有业界人士担心,不久的将来美声唱法将成为“博物馆艺术”。因此,“低下头来”学习音乐剧当初博采众长的办法就显露出了合理性。“声乐界内部存在着竞争,外部的压力则表现在,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大学教育从原先的‘精英教育’变成了普及教育,接受艺术教育的人多了,教育普及率提高了,成才率却降低了;同样也是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由于各个专业团体都在纷纷裁员和重组,的境况下,更应该主动寻求突破与创新:在内,广泛吸取相关艺术门类的特色,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在外,积极研究市场及社会发展信息,及时地调整与自我更新。”因此,只有在放眼看世界,保佑谦卑的态度辩证地看待声乐演唱,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创新声乐演唱知识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发展声乐艺术,丰富声乐教育内容,全方位地提高学生水平。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9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d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