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

发布时间:2023-04-05 01:32
  本书在继承前辈学者或者同代人的茅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六个角度,对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关系作了另一种梳理和解读,借助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文化和文学环境考察了茅盾的独特性存在。本文认为“独特性”用在茅盾身上,最能体现出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它超越了通常人们所认识到的茅盾的文学和文化贡献,回归到文学和文化的构成当中。在本文的研究和写作里,既考虑到茅盾之成为茅盾的文化和心理背景,即纵向的构成关系,更要考虑到他在他那个时代的位置,即横向的构成关系,而这一点又是较好地理解茅盾的关键,所以本文主要地采取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横纵差别的对比中考察茅盾的独特性。 在“茅盾与中国现代小说”一章中,本文并不是要研究茅盾对现代小说的贡献,而是想通过茅盾在这些小说中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来说明茅盾对中国的认识。女性形象、知识分子形象、资本家形象和农民形象是茅盾提供给我们的认识中国社会的四组人物系列,他们的奋斗与挣扎都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必然出现的人的生存状态,是茅盾对现代化的一种独特性理解。 在“茅盾与现实主义”一章中,本文回避了对茅盾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和理论内容的综合阐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茅盾与中国现代小说
    第一节 历史想象与三部曲叙事
        一、 革命与爱情的相互转换
        二、 资本化的痛苦与必然
        三、 无根基时代的自我安慰
        四、 现代化进程的颓败线
        五、 学生时代的苦闷与追求
        六、 悬在琴弦上的灵魂与良知
    第二节 叙述主体与知识分子
        一、 知识的品格与分化
        二、 坚守、逃离与突围
        三、 启蒙派与现代派的承接
    第三节 社会学女性与文学预设
        一、 女性与时代关系的误读
        二、 女性形象的多重资源
        三、 女性观支撑的文学观
        四、 革命+恋爱的人类学意义
    第四节 现代性的的残酷与必然
        一、 由共处走向对立
        二、 日常性中的浪漫与残酷
        三、 乡土文学的地域形态
        四、 新形态与文化英雄
第二章 茅盾与现实主义
    第一节 流变中的扬弃与可能
        一、 生成语境和霸权企图
        二、 文学功利主义的强化
        三、 浪漫色彩的遮蔽
        四、 真实性的不断虚化
    第二节 从三种倾向到三足鼎立
        一、 方法与立场间的紧张关系
        二、 三选一的心理与思想底蕴
        三、 三个方向与三种命运
        四、 关于周扬给茅盾一封信的附录
第三章 茅盾与中国左翼文学
    第一节 左翼的源流与茅盾的界定
        一、 深层资源与必然性演进
        二、 凌乱的高调色彩与整饬
        三、 界定而非倡导的革命文学论
    第二节 茅盾对左联的皈依与超越
        一、 政治皈依和心理补偿
        二、 尴尬处境的调停与维护者
        三、 两个纠缠的传统与两种形态
第四章 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评论
    第一节 茅盾与现代文学史论
        一、 五四资源和文化派、启蒙派及政治阐释
        二、 鲁迅的凸显和低调性的政治思考
        三、 高调回归与文化--政治--文化模式
        四、 政治分期及时间段的巧合
        五、 从个人特色到文学史传统
        六、 启蒙立场与两种主题
    第二节 茅盾与中国现代作家论
        一、 共生环境中的批评模式
        二、 总结文学研究会的写作意图
        三、 主体的自信与规范的可能
        四、 从三段论中看互动关系
第五章 茅盾与中国现代作家
    第一节 茅盾与鲁迅
        一、 左右文坛的四次重大合作
        二、 从心灵契合到精神阐释
    第二节 茅盾与瞿秋白
        一、 政治同盟与文学同道
        二、 两种文本和一种心态
    第三节 茅盾与郑振铎
        一、 起势:从北京到上海
        二、 造势:从上海到北京
第六章 茅盾与中外文化渊源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资源性积淀
        一、 地域文化与性格养成
        二、 传统文化与文学道路
    第二节 外来文化的改造性建构
        一、 西方文化的方法性补充
        二、 俄国文化的观念性内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82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782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7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