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语义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08:11

  本文关键词: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语义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矛盾修辞法(oxymoron)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指将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放在同一词组中,从而产生出富于哲理性的效果。从表面看,这种表达方式是自相矛盾,不符合逻辑的,然而,正是这种表面上的矛盾引发了人们深层次的思考,使人觉得乍看似乎出乎意料之外,细想却又合乎情理之中,进而达到其出奇制胜的艺术感染力。这一修辞方式常被用于揭示客观事物的辨证规律,或表达人内心世界复杂的心理矛盾。 纵观对矛盾修辞法的研究,迄今为止大部分理论都关注于其修辞或语用效果上,而相对于人们使用和理解矛盾修辞的认知过程,关注却不是很多。因此,本文旨在以概念整合理论为主要框架,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矛盾修辞在理解过程中的在线意义构建过程加以分析和阐释,希望能对现有的矛盾修辞研究做出有益的补充。 本文第一章首先简单介绍了矛盾修辞这一语言现象,包括词源,定义,以及其产生的心理学和哲学基础。 文章第二章主要是对国内外在矛盾修辞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短的回顾,说明了传统研究中矛盾修辞的两种分类方法,以及其语用功能和修辞效果。 本文第三章从哲学基础出发,区分了传统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进而引出了认知语言学和认知语义学的基本观点。 本文的第四章主要探讨概念整合理论,从整合的要素,整合网络类型,优化原则等几方面对该理论进行了综合的论述。 文章第五章在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对“四空间”的整合网络略作修改,旨在更详尽的阐述矛盾修辞的认知过程。同时,通过几个矛盾修辞的实例进一步论证这一过程。 最后文章指出概念整合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矛盾修辞,同时语境信息在理解矛盾修辞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矛盾修辞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网络 组织框架 语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030
【目录】: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8-12
  • 1.1 Reasons for choosing oxymoron as data of this study8-9
  • 1.2 Etymology and definition9-10
  • 1.3 Psych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s10-11
  • 1.4 Oxymoron in Semantics11-12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12-15
  • 2.1 Classification12-13
  • 2.2 Pragmatic Function13
  • 2.3 Rhetoric effects13-15
  • Chapter Ⅲ The Cognitive Approach to Meaning15-21
  • Chapter Ⅳ Brief Introduction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CIT)21-37
  • 4.1 Theoretical basis21
  • 4.2 Mental Space Theory21-23
  • 4.3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23-26
  • 4.4 The example of Buddhist Monk26-28
  • 4.5 Type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28-31
  • 4.6 Optimality Principle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31-33
  • 4.7 Continuit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33-35
  • 4.8 The Ubiquity of Blending35-37
  • Chapter Ⅴ The CIT-based Interpretation of Understanding Oxymoron37-52
  • 5.1 The CIT-based Interpretation37-38
  • 5.2 Case Study38-52
  • Chapter Ⅵ Conclusion52-55
  • Bibliography55-58
  • Acknowledgements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平;曹丽娜;;对言语幽默的概念整合与解读——基于美剧《老爸老妈浪漫史》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2 陆辉;;校园流行语意义构建的概念整合分析[J];淄博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3 邬爽;;英语双关语的概念整合视角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4 张韬;;从概念整合理论看英语名名习语的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5 王晶;;英语经济新闻中的概念整合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韩院生;;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对英语谜语的在线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7 霍中惠;;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委婉语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8 邹艳萍;;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的英汉情感隐喻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9 任姹婷;侯静华;高栋;;概念整合理论建构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8期

10 项凝霜;;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翻译过程探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美娟;;矛盾修辞法的语言学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杨彬;心智的门铃[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宁宁;英语时体习得中的类比运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案例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磊;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卜玉坤;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汉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语义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郭坤;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阐释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栾丽娜;概念整合理论对双关的认知阐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洁;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唐诗隐喻翻译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庄丽媚;黑色幽默的概念整合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6 张琼玉;躯体标识器理论对概念整合理论的补足和修正[D];暨南大学;2009年

7 朱璨;广告语篇中仿拟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D];西南大学;2010年

8 喻超;英语脑筋急转弯的概念整合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曹玲;间接言语的认知阐释[D];河北大学;2005年

10 蔡有恒;英语深层回指释义的认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语义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9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