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同位语句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4 16:52
  同位语句法为本研究的核心。自马建忠关注同位语现象以来,黎锦熙、赵元任、吕叔湘、朱德熙、胡裕树、黄伯荣、廖序东、邢福义等语法家都对同位语进行了专门的论述,焦点在于同位语的句法。同位语在形式上具有并立短语特征,而在语义上同并立短语相排斥,并带有一定的修饰性和说明性,这样就形成了同位语归类的两难:独立归类会对现有句法结构归类形成例外,而归为其它短语次类又无法解释同位语独特之处。本研究基于这种两难问题的解决,以充分描写和充分解释为研究指导思想,立足前人研究成果对同位语形式和定义特征进行全面梳理描写,确立线性位置相连和语义等同为同位语界定的两个不可或缺判别标准,分析同位语组构成分的形式特征和语义关系,对其句法组构间的语义关系及其类型进行充分剖析考察,确认同位语在语义上为含有隐性标记“是”的主谓结构类型,这一结论厘清了同位语的句法地位和语法功能机制,回答了同位语句法两难问题。以现代汉语等义复合词演变个案考察来探究同位语句法结构形成与演变的机制,从语言演变的角度给予同位语句法形式动因给予解释和验证。在跨语言层面,在英汉同位语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同位语的句法蕴含共性以及同位语句法和词法之间接口的蕴涵共性,并进行了跨语言的初步验证。这种跨语言验证从类型和共性两个方面揭示了同位语作为主谓小句类型同并立和修饰句法结构的关系。本研究探究了同位语的现象、定义、典型特征、语义关系和类型、句法组配及其同词法之间的接口联系并进行了跨语言初步验证,形成同位语句法的多维度系统性研究。全文共六章: 第一章为引论。阐述了本研究对象和主要的任务目标,概述了前人的相关研究内容,陈述了本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涉及的理论,为后面的研究准备理论基础。本章相关问题的讨论指明了本研究的中心议题、指导思想和即将使用的理论和技术手段。 第二章总结了同位语的典型定义特征,明确界定了本研究中的同位语。本章以“同位说”和“复指说”分别对前人时贤的同位语定义、概念与所例举的语言现象间的相互印证验察来确认每一时期同位语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基于这些特征界定了本研究中的同位语,并以这种界定来考察前人时贤的经典语料,贯彻了到“由表及里”和“由里究表”的“表里互证”方法。确立同位语位置相连和语义等同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判别依据,为其后的句法机制研究确立标准。 第三章以同位语组构形式类型和语义结构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同位语作为体词性短语的典型参数特征,结合“小句三律”从短语和小句两个层面的验证分析确认同位语为含有隐性标记“是”的主谓句法结构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同位语组构成分间的语义类型以及语用功能价值。从现代汉语短语体系来看,同位短语是短语语义类型分类中按照线性位置划分的次类,或者说是短语线性位置类型分类中按照语义关系划分的次类。因此,同位语不是典型独立的句法结构类型。“小句三律”的检视揭示同位语经历了语义关联、关系配标和结构简省三个小句分句化过程而最终成形,证明了同位短语与同位语小句的句法投射关系。小句分句法化也从侧面回答了同位语隐性标记“是”为何没有出现的理由,即通过语义关联和关系标配后在结构上进行了简省。这种简省并不改变同位语的组构成分间的6种语义类型,它们都是由所在语篇所决定信息表达方式。 第四章是同位语演变的历时考察。本章考察是以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同位语在名词典型特征参数和语义结构对比结果为基础,结合不同词类中等义复合词的典型个案的演变过程来进行的。考察说明同位语是西周以前社会表示人物尊称的社会需要,随后类推到所有社会需求表达事物多向度的言语中,其演变既有语法化的过程也有词汇化的结果。语法化过程在于其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同位语这种语法结构槽形式。词汇化结果体现在其演变最终结果的等义复合词上。从连续统的角度来看,作为表示事物多向度的语法手段的重叠有形式上的重叠,也有意义上的重叠。今天重叠形式作为语法化连续统的形式和意义重合一端,同位语则是不同形式意义指称相同重叠的另一端。从纵向来看,事物多向度的表达在语言上体现表人尊称的需要上,后类推及表达所有的事物,形成今天同位语;从横向来看,一端是意义与形式完全重合极端形式的重叠,另一端是意义相同形式不同的同位。从同位语本身来看,是社会要求表达事物多向性的言语手段结果,其最终发展为等义复合词。 第五章是英汉同位语比较以及同位语句法蕴含共性假设验证。英汉同位语的定义、语义分类、句法组构及其功能以及语用功能的对比表明,作为SVO语言,英汉同位语在定义、语义分类、句法组构及其功能以及语用功能等方面主要参数是相同的。英语存在同位语形式错配是由于其形态发达,而汉语同位语的线性位置要求则是形态不发达的结果。这种对比合符Keenan和Comrie (1977)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序列”(NPAH)的名词短语关系化操作共性。基于这种对比并结合第四章中的同位语动因和演变过程考察结论,提出了同位语作为句法结构的次类所蕴含的句法结构蕴含共性即同位关系/短语/小句(?)并立关系/短语/小句(?)修饰关系/短语/小句,也提出了同位语作为词法和句法之间的接口蕴含共性假设即同位语(?)等义复合词。对于这两种同位语句法的蕴涵共性假设展开了具体的语料考察和初步的验证。 第六章是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层次、技术手段、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本文的主要结论确认同位语是隐含标记“是”的主谓短语,是典型句法结构的次类。同位语是社会需求表达事物多向度连续统的语法化结果,具有相应的句法蕴含共性以及句法同词法接口的蕴涵共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H31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研究思路以及语料来源
    1.3 相关研究状况
        1.3.1 术语流变
        1.3.2 语义关系
        1.3.3 语法层级
        1.3.4 语法功能
        1.3.5 跨语言研究
    1.4 理论背景
        1.4.1 语法化理论
        1.4.2 范畴化理论
        1.4.3 构式理论
    1.5 小结
第二章 同位语的界定
    2.1 “同位说”考察
        2.1.1 马氏的“前次”和“同次”
        2.1.2 黎锦熙的“同位”
        2.1.3 同位成分
        2.1.4 同位词组
    2.2 “复指说”考察
        2.2.1 复指成分
        2.2.2 复说和复指
        2.2.3 附属词组类型
        2.2.4 同位短语考察
        2.2.5 其它提法考察
    2.3 同位语的界定
    2.4 语料再考察
    2.5 小结
第三章 同位语组配机制
    3.1 同位语组构形式类型
    3.2 同位短语名词典型性考察
        3.2.1 生命度
        3.2.2 具体度
        3.2.3 个体度
        3.2.4 自足度
    3.3 同位语组构成分语义考察
        3.3.1 所指绝对相同的同位短语
        3.3.2 所指相对相同的同位短语
            3.3.2.1 专名加专名
            3.3.2.2 专名加通名
            3.3.2.3 通名加专名
            3.3.2.4 特殊情况说明
    3.4 同位短语句法结构归类
    3.5 同位语的小句检视
        3.5.1 小句三律
        3.5.2 小句检视
    3.6 同位语组构成分间的语义关系类型
    3.7 同位语的句法功能
    3.8 同位语的语用功能
    3.9 个案:从“李铭总工程师”到“李总”的演变和连续统假设
    3.10 “是”的隐含解释
    3.11 小结
第四章 同位语的历时考察
    4.1 西周时期的同位语研究
        4.1.1 西周时期同位语语法功能和组构成分类型
        4.1.2 西周时期同位语语义关系分析
    4.2 西周同位语的结构与语序
    4.3 西周同位语的典型性考察
        4.3.1 名词典型性考察
        4.3.2 同现代汉语同位语名词典型性比较
    4.4 等义复合词演变个案中的同位语考察
    4.5 需说明的问题:语法化、语义等同与复指
    4.6 小结
第五章 英汉同位语的比较及蕴含假设
    5.1 英汉同位语比较
        5.1.1 英语同位语定义及其同汉语同位语的比较
        5.1.2 英语同位语的结构功能类型及其同汉语同位语的比较
        5.1.3 英语同位语的句法功能及其同汉语同位语的比较
        5.1.4 英语同位语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同汉语同位语的比较
        5.1.5 英汉同位语的关系化小句类型学检视
    5.2 同位语的句法蕴含共性假设考察
    5.3 同位语句法到词法的共性蕴含假设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本研究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6.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泽祥,姚双云;影响短语成立的重要因素[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朱子良;;副词状语语义上的多向联系[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3 郭晓红;甲骨文同位短语的判定和同位项关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储泽祥;;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5 戴庆厦;朱艳华;;藏缅语选择疑问范畴句法结构的演变链[J];汉语学报;2010年02期

6 张国宪;谓词状语语义指向浅说[J];汉语学习;1991年02期

7 刘街生;代天善;北如;;结构的表达功能和风格特征——基于同位结构的统计分析[J];汉语学习;2006年01期

8 朱英贵;复指短语的辨识[J];汉语学习;1994年06期

9 段业辉;语气副词的分布及语用功能[J];汉语学习;1995年04期

10 储泽祥;两个指人名词组合造成的复指短语[J];汉语学习;199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娅曼;汉语系词“是”的来源与成因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周日安;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0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10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4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