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针对蒙古国学生学习汉字的问题与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06:14

  本文关键词:针对蒙古国学生学习汉字的问题与汉字教学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如今,全世界范围之内的汉语学习热潮可谓是不断地升温,放眼全球,很多留学生赴华学习汉语,同时有很多外国学校与中国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中方派遣汉语志愿者去往当地教授汉语,这股热潮经久不衰,汉语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当然,在蒙古国也同样不例外,蒙古国不仅在大学有开设汉语课程,在中学甚至是小学都开设了汉语及其相关的课程,最近几年来,随着政治上中国与蒙古国的交流日益密切,在文化上,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交流也日趋频繁,因此,随之而来的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对于蒙古国的学生来说,蒙古国属于“非汉字文化圈”,蒙古国的母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而与此相对的汉字则是一种表意型文字,这两大文字属于两种不同的体系,因此在学习汉语尤其是汉语中的汉字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困难,这也正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蒙古国,虽然已经有很多所大学、中学以及小学开设了汉语课,他们当中也有很多的学校都开设了汉字课,但是也存在很多的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汉字课程,他们的做法有多数是把汉字教学附属于精读课之中,并没有把汉字当做一个独立、系统的知识来讲解,从这一方面来讲,对于非汉字背景、母语是拼音文字的蒙古国学生来说无疑又是一大难点。而结合汉字的传统教学经验以及历来的汉字教学研究成果来说,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来教授与学习汉字知识,对于增强学习者的汉字学习效果是有深远影响并且至关重要的。对此,笔者对蒙古国的汉语学习者进行了调查。本文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习得研究成果介绍;第二部分是对蒙古学生汉字学习情况的调查以及教师的汉字教学方法调查,在这一部分中分为三个部分介绍,首先是对蒙古学生汉字学习情况的调查,其次是介绍对教师的汉字教学方法调查,最后是介绍调查结果:第三部分是蒙古学习者汉字问题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包括两小节,第一小节是蒙古学习者学习汉字的问题及分析,第二小节是对蒙古学习者的汉字教学方法探讨;第四部分是结语,包括结论与研究的局限性。
【关键词】:蒙古学生汉字学习 蒙古学习者汉字问题分析 汉字教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2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二、“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习得研究成果介绍10-12
  • 第二章 对蒙古学生汉字学习情况的调查以及教师的汉字教学方法调查12-17
  • 一、对蒙古学生汉字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对教师的汉字教学方法调查12
  • 二、调查结果12-17
  • 第三章 蒙古学习者汉字问题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17-21
  • 一、蒙古学习者学习汉字的问题及分析17-20
  • 二、对蒙古学习者的汉字教学方法探讨20-21
  • 第四章 结语21-22
  • 一、结论21
  • 二、研究的局限性21-22
  • 参考文献22-23
  • 致谢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西;;不会读汉字的韩国年轻人——因朝鲜字母全盛而抛弃汉字文化[J];出版参考;2009年36期

2 谢栋元;;漫谈汉字的字数[J];辽宁师院学报;1979年03期

3 陈原;把汉字问题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在“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语文建设;1987年01期

4 肖天柱;;关于汉字问题的反思[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5 董树人;汉字能否拉丁化[J];汉字文化;1991年03期

6 王伯熙;加强应用研究 促进汉字规范 第二次全国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J];语文建设;1991年11期

7 ;京穗沪汉字问题座谈会综述[J];语文建设;1992年09期

8 董见为;文改工作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反思——兼评当前关于汉字问题的争论[J];汉字文化;1992年04期

9 雨箭;京穗沪汉字问题座谈会综述[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04期

10 李在田;韩国的汉字教育现状[J];汉字文化;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华 薛海燕;“汉文化的复兴”为什么绕不开汉字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2 赵强;今年之汉字[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何民捷;汉字该繁还是简[N];今日信息报;2009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简繁之争”[N];北京日报;2009年

5 王宁;汉字规范的社会性与科学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戴铮 宗和 江村;美丽优雅的汉字 危机中的摇钱树[N];东方早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小宁 实习生 许健;汉字规范化、标准化是当务之急[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记者 刘秋伟;阅读汉字时人脑会出现特有脑电波[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米斯·莫克利 香港《亚洲时报》专栏作家 本报特约编译 杨晓天;越来越多中国人提笔忘字[N];世界报;2010年

10 记者张微;恢复繁体字,不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黎力;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秦学武;二十世纪以来两个汉字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茹雪;网络汉字谐音词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2 美丽;针对蒙古国学生学习汉字的问题与汉字教学方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晏铭;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志明;汉字性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付美;论汉字的表意性[D];山东大学;2014年

6 陈淑玲;玛拉工艺大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俊静;基础汉字识字教学法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魏亮珍;汉字性质研究之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徐伟勤;汉字部首演变与记号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南红花;有关中学生阅读和理解朝汉混用体文章的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针对蒙古国学生学习汉字的问题与汉字教学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76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