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从郑玄《毛诗笺》看汉代训诂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08 19:48
  郑玄是汉代训诂学大家,一生遍注群经,成就斐然。而现今留存下来的著作却仅有《三礼注》与《毛诗笺》。尤是其著《毛诗笺》,有“郑笺即行,三家诗遂废”之说,可见其影响力之深远。《毛诗笺》作为随文释义的典范,开创了“笺”的训诂体式,并创立了一个训诂流派,历来学者不乏对它的研究。汉代是训诂学发展的兴盛时期,无论在训诂内容、训诂方法还是训诂术语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东汉郑玄是其奠基者之一。因此,通过研究郑玄的《毛诗笺》,关注与探讨训诂学在汉代的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虽然,目前对郑玄《毛诗笺》的研究,成绩斐然,但探讨其与汉代训诂学发展关系的成果还不多见。本文从梳理总结郑玄《毛诗笺》训诂成就入手,阐述其能够代表汉代训诂学发展的特色,从而探寻汉代训诂学发展的轨迹。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汉代训诂学发展概况。汉代是中国训诂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历史时期,无论是随文释义的文章,还是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果斐然,大师辈出。本部分从三个方面梳理汉代训诂学发展的概况。其一,简述通释语义的专著概况;其二,简述随文释义的注释概况;其三,概述汉代训诂学发展的特点。第二部分,郑玄《毛诗笺》的训诂成就。经学大...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汉代训诂学发展综述
    (一) 通释语义的专著概况
    (二) 随文释义的注释概况
    (三) 汉代训诂学发展的特点
        1、扩大了训释范围
        2、丰富了训释术语
        3、完善了训释方法
二、《毛诗笺》的训诂成就
    (一) 郑玄及其《毛诗笺》简介
    (二) 郑玄《毛诗笺》训诂成就
        1、创建了新条例
        2、增加了新术语
        3、运用了新方法
        4、其他训诂成就
三、郑玄《毛诗笺》是汉代训诂学发展的佐证
    (一) 新条例的创建——训释内容的扩大
    (二) 新术语的涌现——训诂进步的标志
    (三) 新方法的运用——训诂体系的完善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 汪高鑫.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2]训诂、笺传与解经学[J]. 曹艳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2)
[3]《郑笺》对《毛诗传笺通释》的影响[J]. 孙永娟.  北方论丛. 2008(02)
[4]《郑笺》中的整体内容训释[J]. 孙永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1)
[5]20世纪以来《郑笺》研究综述[J]. 孙永娟.  绥化学院学报. 2007(01)
[6]浅谈郑玄的训诂实践[J]. 唐娟,刘蓓然.  红河学院学报. 2006(06)
[7]论汉代训诂存在的主要缺陷[J]. 陆忠发.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8]试论《毛诗传笺》以“美刺”笺诗[J]. 沈薇薇.  学习与探索. 2006(06)
[9]《毛传》、《郑笺》、《孔疏》训诂术语评析[J]. 罗荣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从《毛诗笺》看郑玄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J]. 洪丽娣.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博士论文
[1]郑玄《诗经》学研究[D]. 沈薇薇.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郑玄《诗经》学研究[D]. 孔德凌.山东大学 2007
[3]郑玄以礼笺《诗》研究[D]. 梁锡锋.郑州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郑玄经注声训研究[D]. 范江兰.湖南师范大学 2009
[2]两汉训诂与儒学之互促发展研究[D]. 李芬芳.曲阜师范大学 2008
[3]《毛传》、《郑笺》对《诗经》训诂之比较[D]. 张艳.兰州大学 2007
[4]《诗经》毛传、郑笺比较研究[D]. 华敏.南京师范大学 2005
[5]《毛传》、《郑笺》训诂术语比较研究[D]. 陈炳哲.首都师范大学 2005
[6]《毛诗故训传》、《毛诗笺》与《诗集传》训诂比较研究[D]. 刘卫宁.暨南大学 2005
[7]《诗经》三家注的语法观及其发展[D]. 罗荣华.宁夏大学 2004
[8]由《尔雅》、《方言》、《说文》、《释名》看汉代训诂的发展[D]. 刘敏.暨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30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30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