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河北乐亭方言的几个语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2 07:08
  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方言的语音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乡镇为调查点。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写乐亭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并试图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对乐亭方言的语音特点进行尝试性解释。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概说,介绍了乐亭县的地理位置、人口状况和建制沿革,同时梳理了乐亭方言的研究现状并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同时,重点介绍了乐亭县方言的内部分区标准并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描写共性的语音特点;第二章从声母方面的特点入手,描写乐亭方言知庄章声母的两种分合类型并分别解释其演变规律,同时,对影疑母开口一二等字的演变进行描写分析;第三章从韵母角度入手,对乐亭方言中的开合、齐撮这两种转呼现象进行描写,用词汇扩散理论进行解释;第四章介绍乐亭方言文白异读现象,描写乐亭方言中古宕江摄、曾梗摄、通摄合口入声的文白异读情况并分析其历史层次,同时,通过见精组声母的文白异读现象讨论文白异读的性质问题;第五章从声调角度入手,从非叠字组连读变调、非叠字组轻声前变调、叠字组轻声前变调三个角度对乐亭方言的连读变调进行描写,同时描写乐亭方言入声情况,通过与北京话清声母入声字的比较讨论保唐片方言的归属问题。最后...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北乐亭方言的几个语音问题研究


所列方言点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规律与《中原音韵》基本吻合(威海型、烟台型知三章读音不同,但仍是知二庄与知三章的对立)且集中连片

声母,唇音,舌根音,方式


36图3-1:汉语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类型图图3-1显示,合口韵的开口化运动起源于唇音声母,然后按照“n>l>tt>”12的方式进行,舌根音声母是开口化运动的最终堡垒。乐亭方言中,各韵摄的合口字处在合口向开口转变的运动中,但与张光宇先生所述的步调略有不同,虽同是起源于唇音声母,但根据变化声母所辖字数的多少情况来看,是按l(8)>n(6)>t、t(1)>、(1)的变化方式进行的,来母字步伐快于泥母。3.2.2合口呼转开口呼的实现方式乐亭方言中合口转开口的现象,是通过“词汇扩散”的方式进行的。“词汇扩散”理论由美籍华裔学者王士元(WillamS-YWang)提出,不同于新语法学派“语音规律无例外”的观点,其基本特点是:语音突变、词汇渐变。音值是有区分词形功能的两个语音单位的突发性交替,而处于同一语音条件下的词是一个一个逐渐起变化的,是通过新旧读的两读共存而逐渐过渡到新读的。乐亭方言中,起变前读合口呼阶段的读音是非常完整和整齐的,由合口变读为开口过程中的读音则参差不齐、没有规律,人们在口语中以词为单位时而读新读时而读旧读,变化完成之后读开口呼阶段的读音又很整齐。如果忽略变化过程,我们发现,起变前与变化完成后的语音似乎是突发的、跳跃式的,变化中毫无规律可言,但观察变化过程则能清楚发现,这种变化是通过依托词的新旧读共存一个一个逐渐完成的,这正是词汇扩散的特征。上文我们讲了乐亭泥来母的u介音丢失处于变化之中,现在我们以泥来母的开合两读的实例来说明乐亭方言中合口呼转开口呼的变化方式如图3-2。12张光宇:《汉语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阶段性》,《中国语文》,2006年,第4期。

示意图,读音,合口呼,开口呼


37图3-2:乐亭方言合口呼转开口呼扩散方式示意图如图3-1所示,W代表一个词,“聋”代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读音阶段,“嫩”表示完成由合口呼到开口呼的转变后的读音阶段,“农”和“乱”则表示处于变化过程中的语音阶段。变化前,所有泥来母合口字都读合口呼,变化中,泥来母合口呼字在词中时而读旧读合口呼时而读新读开口呼,如“弄乱luan了”、“东西乱lan放”,变化彻底完成以后泥来母字整齐地读作开口呼。变化初期,可能只有一小部分词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起变的词或会逐渐增多,形成新旧两种并存的状态,最终新读完全取代旧读直至变化完成。这种扩散式音变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会很长,也可能会因某些特殊的原因致使造成词汇扩散的中断,不同社会群体、不同语言环境、不同说话场景均会对扩散时间长短产生影响,但开口化音变处于渐进而连续的大趋势中,必将以其优势压倒合口读法。3.3乐亭方言撮口呼读齐齿呼现象研究3.3.1乐亭方言齐撮混读现象乐亭县姜各庄镇有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一些人把“蒸卷子熬鱼”读作“蒸剪子熬姨”,这反映了其方言存在一定撮口呼和齐齿呼混读的现象。我们调查了普通话中读撮口呼的字在姜各庄方言内的读音现象,现将情况整理如下表3-2:表3-2:姜各庄撮口呼齐齿呼混读情况辖字表普通话韵母古音韵地位姜各庄辖字数量占比y遇合y女驴吕旅虑滤絮徐序叙绪居4643%


本文编号:3337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37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8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