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介词“对”的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8 12:48
  就汉语教学而言,介词既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介词的语法意义复杂抽象,且虚化程度不一(部分尚带有动词性),用法又极为灵活。尽管对母语者而言,自然言语环境下掌握介词的用法不成问题,但对于外国的留学生来说(尤其是母语与汉语差异较大的),要真正做到熟练掌握运用各类介词并非易事。?介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效果不甚理想,除了自身繁难的因素外,教学研究薄弱这一点不容忽视。介词整体教学研究的成果较少自不待言,即使是个案研究也不多见。我们选取高频介词“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列为甲级词)在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典型的个案分析,探讨提高介词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文章在梳理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介词“对”进行了全面的描写。结合偏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对我们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检索到的400条有效语料进行了类型划分。将之归纳为混用、遗漏、冗余、错序、复合等五类,并针对权重较高的混用偏误进行了次类划分(与“对于、关于、跟”混用等),详细统计了每一种类型的权重。以此作为参照,审视语言的内外部因素,深入讨论偏误形成的原因。进而对... 

【文章来源】:安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本体研究
        1.2.2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3 理论基础
        1.3.1 偏误分析理论
        1.3.2 中介语理论
    1.4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介词“对”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2.1 语义功能
    2.2 句法功能
        2.2.1 “对+X”作状语
        2.2.2 “对+X”作定语
    2.3 语用功能
第三章 介词“对”的偏误类型
    3.1 混用
        3.1.1 与“关于、对于”混用
        3.1.2 与“给”混用
        3.1.3 与“向”混用
        3.1.4 与“在”混用
        3.1.5 与“跟”混用
    3.2 冗余
    3.3 遗漏
    3.4 错序
    3.5 复合偏误
第四章 介词“对”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4.1 偏误原因
        4.1.1 母语负迁移
        4.1.2 目的语知识的泛化
        4.1.3 语法规则的复杂性
        4.1.4 教学环境的影响
        4.1.5 学生学习态度
    4.2 对策
        4.2.1 加强教学中的对比
        4.2.2 加强教学环境的研究
        4.2.3 加强学生学习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介词“对”的偏误分析[J]. 张思婷.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10)
[2]介词“对”不同义项的中介语使用情况考察[J]. 周文华.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1(01)
[3]日本留学生使用介词“对”的有关偏误分析[J]. 林柱.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8(04)
[4]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使用汉语介词“对”的偏误分析[J]. 白荃,岑玉珍.  语言文字应用. 2007(02)
[5]试探介词“对”的语法化过程[J]. 周芍,邵敬敏.  语文研究. 2006(01)
[6]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 崔希亮.  世界汉语教学. 2005(03)
[7]现代汉语介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 陈昌来.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8]介词“对”与“向”之异同[J]. 周晓林.  汉字文化. 2001(02)
[9]介词“对”的意义和用法考察[J]. 李琳莹.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4)
[10]对韩汉语教学中的介词教学[J]. 韩容洙.  汉语学习. 1998(06)

博士论文
[1]汉语常用介词的认知和功能研究[D]. 彭飞.南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对于”、“关于”使用偏误分析[D]. 李彤.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介词“对”的习得研究[D]. 周魏薇.复旦大学 2013
[3]汉语常用对象类介词的分析与教学[D]. 何薇.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49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49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b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