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的文言虚词“之”的回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5 18:50
  回指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哲学和逻辑学,在西方学术史上具有悠久的研究传统。大部分的回指研究是以英语作为主要语料,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不少学者开始专注于汉语回指问题的研究,他们主要以现代汉语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文言虚词进行的回指研究却非常少。针对这一点,本文以文言虚词“之”为例,以1998年1月的《人民日报》为主要语料,从回指的角度对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特征和表达效果进行了探究。由于“之”在语篇和句子中的回指形式多种多样,为了缩小研究范围,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用作宾语并回指名词或名词短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然后,分别从篇章回指和句内回指这两个方面来对“之”进行可及性分析。大量的实例表明,篇章回指中的“之”是一个中可及性标示语,其指称对象具有中可及性。把篇章回指中用作动词宾语的“之”记作“之1”,用作介词宾语的“之”记作“之2”,经过进一步地分析,得知“之1”比“之2”具有更高的可及性。接着,把篇章回指中的“之...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和方法
    1.4 研究对象
    1.5 语料
    1.6 相关术语
2 篇章回指中的“之”
    2.1 动词宾语“之1”的可及性分析
    2.2 介词宾语“之2”的可及性分析
    2.3 “之1”与“之2”的可及性比较
    2.4 篇章回指中“之”的综合研究
    2.5 篇章回指中的“之”与现代汉语中一般代词的对比
    2.6 本章小结
3 句内回指中的“之”
    3.1 动词宾语“之3”的可及性分析
    3.2 介词宾语“之4”的可及性分析
    3.3 篇章回指与句内回指中“之”的可及性对比
    3.4 篇章回指与句内回指中“之”的表达效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4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左移位结构中指称词语的分布及其可及性分析[J]. 施安全.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03)
[2]也谈“之字结构”和“之”字的功能[J]. 沈家煊,完权.  语言研究. 2009(02)
[3]指示语先用现象的可及性阐释[J]. 赵宏伟,尹立鑫.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7(02)
[4]影响先行语可及性的因素探析[J]. 张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5]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验证[J]. 许余龙.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3(02)
[6]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探索[J]. 许余龙.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2(01)
[7]第三人称代词在深层回指中的应用分析[J]. 秦洪武.  当代语言学. 2001(01)
[8]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朱德熙.  方言. 1983(01)



本文编号:3385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85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3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