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

发布时间:2021-09-29 11:08
  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但方言中却广泛存在通过韵母变化来表示某种意义的现象。这种现象学界一般称为“变韵”。目前发现的有“儿化韵”、“Z变韵”和“D变韵”等。汉语很多方言只存在一种变韵形式“儿化”,但是在河南、山西、山东和河北地区,存在多种变韵形式共存的现象。全面深入的探讨变韵的生成模式、制约因素对于更深刻地认识汉语的性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有关文献,综合分析汉语方言中的“儿化韵”、“Z变韵”和“D变韵”的语音格局,探讨汉语方言变韵的生成条件、规则、模式以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并进一步预测可能的发展趋势。文章的核心思路是:汉语方言变韵是多系统、多层次的现象,但每个层次都体现出共性。共性体现在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包括基本韵母对变韵韵母的制约,还包括变韵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在共时层面,变韵是否变受到语音条件的制约,还受到句法条件的制约;变韵怎么变受到基本韵母的条件限制,还会受到其他变韵系统的影响;变韵音节的音节结构会有一些局部的、阶段性的调整,但整体上还是受到单字音节的制约。在历时层面,变韵系统的元音格局受到基本韵母元音格局的制约,趋向于同构;...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变韵研究现状
    1.2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1.3 理论和方法
    1.4 材料来源
第二章 变韵的语音条件和规则
    2.1 前后特征与卷舌儿化的两种程度
    2.2 Z变韵
    2.3 D变韵
    2.4 小结
第三章 变韵的句法条件和功能
    3.1 名词变韵和谓词变韵
    3.2 谓词变韵研究现状
    3.3 郾城方言的动词变韵
    3.4 郾城方言的形容词变韵
    3.5 结语与讨论
第四章 变韵的音节结构
    4.1 儿化中间音
    4.2 Z变韵
    4.3 D变韵
    4.4 从C(G)VX到C(G)VV
    4.5 变韵与结构保持
第五章 变韵与参数调整
    5.1 合音构词与韵母交替
    5.2 焦作"韵母交替式"儿化与参数调整
    5.3 偃师D变韵与参数调整
    5.4 其他方言韵母交替式儿化
    5.5 参数调整的经济原则
    5.6 韵母交替与汉语传统
第六章 变韵与系统演变
    6.1 系统共存与系统相干性
    6.2 协同演变
    6.3 元音同构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发音人名单
    二、偃师方言儿化词表
    三、湖北西北部地区方言与河南方言的关系
    四、郾城方言谓词变韵词表
    五、焦作地区"韵母交替式"儿化词表
    六、河南省99个方言点儿化韵系统
    七、韵母a(?)和(?)(?)在河南境内96个方言点中的儿化表现
    八、儿化韵调查词表
    九、Z变韵调查词表
    十、谓词变韵调查词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儿化中间音、特征扩展与F3的两种走势——偃师儿化与北京儿化之比较[J]. 张慧丽.  语言科学. 2010(04)
[2]元音交替与新词派生[J]. 孙景涛.  语言科学. 2010(03)
[3]太白、岐山一带方言的子变韵[J]. 韩承红.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4]山东方言儿变韵的衰变[J]. 吴永焕.  语言科学. 2009(05)
[5]儿韵和儿化韵的实验分析[J]. 刘振平.  汉语学习. 2008(06)
[6]河南武陟方言的子变韵及其形成与发展[J]. 牛顺心.  殷都学刊. 2008(03)
[7]商丘话的子尾[tei]及相关问题[J]. 张世方.  语言科学. 2008(05)
[8]莱芜方言儿化韵初探[J]. 亓海峰,曾晓渝.  语言科学. 2008(04)
[9]汉语方言声调屈折的功能[J]. 刘若云,赵新.  方言. 2007(03)
[10]梁山地名中零音节“家”的存在形式[J]. 王彦.  中国语文. 2007(01)

博士论文
[1]汉语方言儿化韵的发音音系学分析[D]. 马照谦.上海师范大学 2007
[2]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 刘雪霞.复旦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淇县方言变韵研究[D]. 岳保红.中国人民大学 2008
[2]武陟(西滑封)方言的名词变韵[D]. 冯雪利.北京语言大学 2008
[3]焦作城区话名词性变韵及其年龄变异[D]. 程敏敏.北京语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13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413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f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