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01:03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借鉴语义语法理论、范畴理论、非范畴化理论、词汇化理论、语法化理论等,对汉语数量范畴的静态性与动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静态性研究主要侧重于建立系统的数量范畴,并探寻数量范畴较为典型的表达形式。动态性研究主要侧重于考察数量范畴的动态变化。本文研究坚持“动静”结合的新视角,同时也力求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历时与共时相结合”。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第三章深化了对范畴动态性的认识,完善了语言非范畴化理论。从“范畴动态性的内涵”、“非范畴化与动态性的关系”、“语言非范畴化的主要表现”、“非范畴化与词汇化、语法化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对范畴的动态性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并着重分析了语言非范畴化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层面上的体现。2.第四章全面、系统地研究汉语数量范畴。理清了数量与量、程度等范畴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数量的性质与特点,全面地归纳了数量范畴在句法层面上的多种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对数量进行分类,并进一步探寻了数量的几种询问方式。3.第五章对数量范畴的特殊表现形式“数量范围”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对数量范围的类型、词汇和句法表现...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1.数量范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范畴之一
        2.范畴的动态考察也是范畴研究的重点之一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理论背景与研究方法
        1.理论背景
        2.研究方法
    第四节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数量范畴及非范畴化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数量范畴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
        1.对"数量范畴"概念的认识
        2.数量范畴的相关研究
        3.数量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非范畴化"的相关研究
        1.国内外"非范畴化"的相关研究及其应用
        2.数量范畴"非范畴化"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展望
第三章 范畴的动态性与非范畴化
    第一节 范畴的静态与动态
        1.范畴的静态描写
        2.范畴的动态研究
    第二节 范畴动态性的内涵
    第三节 范畴动态性与"原型"
        1.对"原型"的认识
        2.对"原型"的运用
    第四节 范畴动态性中的非范畴化现象
    第五节 语言非范畴化的主要表现
        1.语言非范畴化在句法层面的表现
        2.语言非范畴化在语义层面的表现
        3.语言非范畴化在语用层面的表现
    第六节 非范畴化与词汇化、语法化的关系
第四章 数量范畴概说
    第一节 数量与量、程度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建立数量范畴的必要性
    第三节 数量的性质与特点
        1.数量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2.数量的特点
    第四节 数量的类型
        1.基本分类
        2.其他分类
    第五节 数量范畴的表现形式
        1.句法层面的数量
        2.询问数量的方式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汉语中的"数量范围"
    第一节 数量范围的分类
        1.物体数量范围
        2.空间数量范围
        3.时间数量范围
        4.动作数量范围
    第二节 数量范围的表现形式
        1.数量范围常见的表现形式"X至/到Y"
        2.数量范围的其他表现形式
    第三节 数量范围标记词
        1.范围双项标记词
        2.范围单项标记词
        3.标记词"对"用
        4.标记词"叠"用
    第四节 数量范围的特点
        1.从低数量到高数量
        2.范围的"宽性"与"窄性"
        3.范围的扩展性与非扩展性
    第五节 数量范围的功能
        1.量"距"
        2.以供择取"数量"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数词的非范畴化考察
    第一节 数词的范畴属性特征
    第二节 数词句法分布特征的丧失与扩展
        1.数词充当状语
        2.数词充当主、宾语
        3.由修饰语变为中心语
    第三节 数词的语义变化
        1.语义丧失
        2.语义转指
        3.语义抽象泛化
        4.一些习语或成语中数词的语义变化
        5.重叠或叠合形式中数词的语义变化
    第四节 数词语篇功能的扩展
        1."NP之一"中数词"一"的回指功能
        2."NP+之+数词"中"数词"的回指功能
    第五节 数词的功能扩展与范畴转移
    第六节 数词的静态化与非范畴化
    第七节 小结
第七章 量词的非范畴化考察
    第一节 量词的范畴属性特征
    第二节 量词句法分布特征的丧失与扩展
        1.量词充当状语
        2.量词充当宾语
        3."定语功能"的弱化趋势
    第三节 量词的语义变化
        1.语义丧失
        2.语义转指
        3.语义抽象泛化
    第四节 量词的功能扩展与范畴转移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数量短语的非范畴化考察
    第一节 "数+量"结构的非范畴化
        1.一些"数+量"句法功能的变化
        2."数+量"的语义变化
        3.一些"数+量"语篇功能的扩展
        4."数量"与"程度"之间的转化
        5.一些习语或成语中数量短语的磨损
    第二节 "数+量+名"中"数+量"的非范畴化
        1."数+量+名"的固化
        2."数+量"由纯数量型修饰语演变成"属性"型修饰语
第九章 数词"半"的非范畴化
    第一节 "半"的虚化轨迹
    第二节 "半"的重新分析
        1.重新分析理论
        2."半"句法层面上的重新分析
        3."半"语义层面上的重新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十章 数量短语"一般"及量词"般"的非范畴化
    第一节 数量短语"一般"的非范畴化
        1.现代汉语中"一般"的使用情况
        2."一般"词汇化及语法化
    第二节 量词"般"的非范畴化
        1.这般、那般
        2.如此般、怎生般
        3.百般、千般、万般
        4.般配
    第三节 小结
第十一章 结语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第二节 文章的不足之处和尚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X一点+Y一点”的语义类型及语用功能[J]. 陈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2]从程度副词“半”的产生看重新分析这一机制[J]. 陈勇.  语言与翻译. 2011(01)
[3]数词非范畴化现象考察[J]. 陈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4]语义范畴原型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 梁彩琳,石文博.  外语学刊. 2010(05)
[5]试谈“一表人才”中的“一”[J]. 李晰.  语文建设. 2010(Z1)
[6]从认知的原型效应与非范畴化看词类的偏移[J]. 王学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7]“万万”的语法化及其相关问题[J]. 刘振华.  语文学刊. 2010(11)
[8]名词的原型理论研究[J]. 甘世安,陈刚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9]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J]. 王绍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10]名量式合成词的来源问题探析[J]. 吕军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2)

博士论文
[1]汉语相似范畴研究[D]. 刘杰.暨南大学 2010
[2]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D]. 蔡丽.暨南大学 2010
[3]汉语与乌尔都语量范畴研究[D]. SYEDA ARZOO RIAZ(阿珠).首都师范大学 2009
[4]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研究[D]. 樊青杰.北京语言大学 2008
[5]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D]. 朱晓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现代汉语目的范畴研究[D]. 王凤兰.暨南大学 2008
[7]现代汉语方式范畴研究[D]. 王丽彩.暨南大学 2008
[8]俄汉语量范畴研究[D]. 刘柏威.黑龙江大学 2006
[9]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 陈淑梅.华中科技大学 2006
[10]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 刘雪春.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语法化中的重新分析机制研究[D]. 朱新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数量范畴及其表现形式[D]. 全湘燕.湖南师范大学 2006
[3]现代汉语物量词重叠式研究[D]. 田琳.湘潭大学 2005
[4]甲骨文数量、方所范畴研究[D]. 甘露.西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06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06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9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