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从致使性看“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表达功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00:01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上去+AP/VP"、"V起来+AP/VP"、"V来+AP/VP"的主观化程度依次增加,其中受事型和评价型占优势,时间认知条件范围广,感官或言说类认知条件下易替换。"V起来+AP/VP"的使用频率最高,除感官类动作动词外,其它自主动词甚至是性质形容词均可进入该构式。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44(04)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V上去/起来/来+AP/VP”的致使性语义基础
三、“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语义类别
    (一)受事型和施事型构式
    (二)空间型和时间型构式
    (三)感知、评价和推断型构式
四、“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语料统计及功用分析
    (一)受事型认知对象占主体
    (二)时间认知条件出现早、范围广
    (三)认知结果与构式主观化成正相关
    (四)感官或言说类认知条件下较易替换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V起来”构式的多义性及其话语功能——兼论英语中动句的构式特征[J]. 吴为善.  汉语学习. 2012(04)
[2]“VP+AP”结构与中动句关系考察[J]. 张德岁.  汉语学习. 2011(05)
[3]“S+V起来+AP/VP”构式及其来源[J]. 黄冬丽,马贝加.  语文研究. 2008(04)
[4]“V起来”句作为有形态标记的话题句[J]. 宋红梅.  外语研究. 2008(05)
[5]汉语中间结构的界定——兼论“NP+V-起来+AP”句式的分化[J]. 余光武,司惠文.  语言研究. 2008(01)
[6]中动构句选择限制的认知阐释[J]. 何文忠.  外语研究. 2007(01)
[7]“看起来”与“看上去”——兼论动趋式短语词汇化的机制与动因[J]. 张谊生.  世界汉语教学. 2006(03)
[8]“NP+(状)+V起来+AP”格式与英语中动句的比较[J]. 殷树林.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01)
[9]论中动句的语义表达特点[J]. 曹宏.  中国语文. 2005(03)



本文编号:3527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27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e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