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台北话音档》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23:36
  《台北话音档》是台湾学者竺家宁关于现代台北话的语音记录。《台北话音档》一书反映的是现代台北话音系。本论文拟对《台北话音档》进行系统的音系研究,将之与《彙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等反映闽南方言的历史韵书进行纵向比较,力求更为清晰地证明台北话对闽南话的发展源承;将之与中古音系进行历时比较,力求梳理出台北话发展的历史脉络,整理其发展演变的相关规律;将之与现代闽南代表方言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以分析出台北话相较于泉州、漳州、厦门方言等闽南方言的内部一致性和差异性。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台北话音档》研究综述
    第二节 《台北话音档》作者介绍
    第三节 研究《台北话音档》的原因、方法和意义
        一、研究《台北话音档》的原因
        二、研究《台北话音档》的方法
        三、研究《台北话音档》的意义
第一章 《台北话音档》语音系统
    第一节 《台北话音档》声母系统
    第二节 《台北话音档》韵母系统
    第三节 《台北话音档》声调系统
第二章 《台北话音档》文白异读研究
    第一节 总论
        一、闽南方言文白异读的产生原因
        二、《台北话音档》文白异读研究对象的确定
        三、《台北话音档》文白异读的结构类型
    第二节 声母文白异读研究
        一、唇音(中古重唇、轻唇)的对应
        二、舌音(中古舌头、舌上)的对应
        三、齿音(中古齿头、中古正齿)的对应
        四、牙音的对应
        五、喉音的对应
        六、半齿音的对应
    第三节 韵母文白异读研究
        一、阳声韵母与阳声韵母的对应
        二、阳声韵母与其他韵母的对应
        三、阴声韵母与阴声韵母的对应
        四、鼻化韵母与阴声韵母的对应
        五、入声韵母与入声韵母的对应
    第四节 声调文白异读研究
        一、舒声调的相互对应
        二、促声调与舒声调的对应
        三、促声调的相互对应
    第五节 文白异读的两个系统
        一、文读音系统
        二、白读音系统
        三、文白异读小结
第三章 《台北话音档》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十四声母与中古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一、中古声母与《台北话音档》声母的对应
    第二节 六十七韵母与中古韵部系统比较研究
        一、《广韵》韵母与《台北话音档》韵母的对应
    第三节 七调与中古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一、平上去入的一一比对
        二、小结
第四章 《台北话音档》音系与《檗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比较研究
    第一节 《彙音妙悟》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的语音系统
        一、《彙音妙悟》的语音系统
        二、《汇集雅俗通十五音》语音系统
    第二节 《台北话音档》音系与《彙音妙悟》音系比较研究
        一、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二、韵母系统比较研究
        三、声调系统比较研究
    第三节 《台北话音档》音系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音系比较研究
        一、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二、韵母系统比较研究
        三、声调系统比较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台北话音档》音系与闽南方言(漳州、泉州、厦门)音系比较研究
    第一节 《台北话音档》音系与漳州方言音系比较研究
        一、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二、韵母系统比较研究
        三、声调系统比较研究
    第二节 《台北话音档》音系与泉州方言音系比较研究
        一、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二、韵母系统比较研究
        三、声调系统比较研究
    第三节 《台北话音档》音系与厦门方言音系比较研究
        一、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二、韵母系统比较研究
        三、声调系统比较研究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台北话音档》声母系统的演变轨迹及其规律
        一、声母系统的演变特点
        二、声母系统的共时特点
    第二节 《台北话音档》韵母系统的演变轨迹及其规律
        一、韵母系统的演变特点
        二、韵母系统的共时特点
    第三节 《台北话音档》声调系统的演变轨迹及其规律
        一、声调系统的演变特点
        二、声调系统的共时特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十九世纪初叶闽南三种韵书音系比较研究[J]. 马重奇.  古汉语研究. 2009(04)
[2]《击木知音》音系研究[J]. 马重奇.  方言. 2009(02)
[3]闽南方言的文化特性[J]. 陈梓生.  东南传播. 2007(12)
[4]闽台方言与中华文化渊源[J]. 林华东.  人民论坛. 2007(09)
[5][-m]尾字所反映的闽南方言的历史层次[J]. 杜晓萍.  古汉语研究. 2006(01)
[6]闽人南迁与闽方言的传播和发展[J].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7]闽语的形成及其与福建民系族群的关系[J]. 林华东.  东南学术. 2004(S1)
[8]《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二)[J]. 马重奇.  方言. 2004(03)
[9]论闽南、客家诸方言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J].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一)[J]. 马重奇.  方言. 2004(02)



本文编号:3559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59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b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