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动量词兼类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20:00
  本文通过量化分析的方式,确定了汉语常用的12个专用动量词的兼类程度,并根据其作为名量词使用的频率将这些量词分为:非兼类及低度兼类量词:“次”“回”“下”“气”“遍”“通”和“趟”中度兼类量词:“顿”和“阵”以及高度兼类量词:“把”“场”“番”。.接着我们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对不同程度的兼类量词进行分析,发现兼类程度不同的量词内部各有其不同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有一部分相似的特征,比如量词兼类用法的产生与这些词作为名量词使用出现的时间早晚有关,高度兼类量词中名量词的用法出现的时间-一般较早;另外中度与高度兼类量词在历时的发展中相对比较活跃,而非兼类及低度兼类量词则比较稳定。总的来说不同程度兼类量词的关系比较复杂,同时兼类量词内部呈现一种比较稳定的态势。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即论文的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动量词和兼类量词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二、三、四、五、六章。第二章主要介绍量词兼类的判定与兼类程度划分。首先介绍了判定量词兼类的具体步骤,接着介绍了量词属性的判定标准、量词兼类的判定标准以及兼类程度的判定...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汉语动量词兼类程度研究


图7:名量词“番”的搭配对象示意图??

示意图,名量词,“把”,示意图


,成捆的东西的词,如一把筷子、一把挂面等;还可以为表示某些抽象事物并与其??相关的名词,如有一把年纪了、窝着一把火等。??在结构形式上,仅有“数词+量词+名词”一种形式。??在句法功能上,由“把”组成的数量结构主要做定语。??5.2.3小结??量词“把”比较特殊,它既有大类的兼类又有小类的兼类,具体来说既兼属名??量词和动量词,又兼属个体名量词和集合名量词;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大类的兼类,??因此有关小类的兼类暂且不谈。??“把”的本义是动作“握持’’,然而最先出现的是其作为名量词的用法,称量一??手握持的东西。发展到后期除了可以称量与此相关的集体名词还可以称量与此相??关的个体名词,另外还可以称量一些抽象名词,如“一把年纪”。总的来说称量的??对象都与本义有很大关系,可以以手握持的东西。如图所示:??表成捆或束的东西(多为集合名词)??

示意图,名量词,示意图


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两者的发展历程很相似,可以称量可控的、限制场所??的动作或事件,如踢一场球、一场球赛;也可以称量不可控的、不限制场所的动??作或事件;如一场冰雹、大哭一场。搭配对象的语义类分别如图11、图12。??^??考试会议类??场????娱乐活动类??s??体育战争类???\其他动作行为类????图11:动量词“场”的搭配对象示意图??自然现象类??场:^受类?? ̄ ̄ ̄?灾祸类???抽象事物类???图12:名量词“场”的搭配对象示意图??总的来说,在称量对象上从中古到现当代始终没有太大的改变。在语义功能??上,动量词“场”主要有时间长和费时费力的特点,名量词没有这种特点。??下表是在历时过程中“场”作为量词出现的数据。??6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楼梦》量词体系内部兼类探析[J]. 陈跃.  汉字文化. 2016(05)
[2]汉语量词语法化动因研究[J]. 李建平,张显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3]关于语法演变的机制[J]. 吴福祥.  古汉语研究. 2013(03)
[4]关于汉语动量词的借用与兼类问题的一点思考[J]. 曲建华.  语文学刊. 2011(13)
[5]从实现机制和及物类型看汉语的“借用动量词”[J]. 李湘.  中国语文. 2011(04)
[6]动量词与宾语的语序选择问题[J]. 吴怀成.  汉语学报. 2011(01)
[7]近三十年中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J]. 黎洁琼.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8]现代汉语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分析研究[J]. 秦国华,褚冉冉.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9]近代汉语时期与动量词组合的语言成分[J]. 金桂桃,张远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10]常用动量词“次”、“回”、“下”的语义认知分析及语用描写[J]. 张大红.  语文知识. 2009(04)

博士论文
[1]汉语动量词认知研究[D]. 刘永静.山东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量词研究[D]. 刘立.四川师范大学 2010
[2]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 程森凤.扬州大学 2009
[3]一组专用动量词的发展演变研究[D]. 庄素真.河南大学 2007
[4]现代汉语动量短语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 李艳华.安徽师范大学 2006
[5]汉语动量词认知研究[D]. 邵勤.华东师范大学 2005
[6]宋代动量词研究[D]. 陈颖.四川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93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93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5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