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对话语体中“(倒)也是”类应答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0 18:23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对话语体中的“(倒)也是”类应答语。“应答语”指具有“习语化”倾向、功能相对稳定、只用在应答话轮一方的结构。“(倒)也是”类应答语的成员是“倒也是”、“也是”、“这/那倒是”。本文首先对“倒也是”、“也是”、“这/那倒是”进行了句法分析,考察了它们在对话语体中用作应答语的情况,明确了对话语体中用作应答语的“也是”、“倒也是”、“这/那倒是”的核心词“是”为形容词。认为“也是”、“倒也是”、“这/那倒是”虽然在构造上相似,但是它们在句法构成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本文进一步对“(倒)也是”类应答语进行了功能分析。首先,分析了“(倒)也是”类应答语的话语功能,主要是用来表示“预期”改变的赞同,根据应答者“预期”改变程度的不同又分为部分改变了“预期”、完全改变了“预期”两种情况,并且具有“预期”没有显著变化这一特殊用法。接着,分析了“也是”、“倒也是”和“这/那倒是”形成这种话语功能的机制的差异,并揭示了“(倒)也是”类应答语高频使用的原因。然后,考察了“(倒)也是”类应答语的篇章衔接功能,认为衔接类型有承上和承上启下两种,它可以延续话题,但不能开启新的话题,其后一般都为新信息...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和性质
        1.1.1 研究对象
        1.1.2 性质
    1.2 "(倒)也是"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1.2.1 "(倒)也是"现有成果的综述
        1.2.2 "(倒)也是"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语料
        1.3.1 "功能主义"为主的研究方法
        1.3.2 研究语料
第2章 "(倒)也是"类应答语的句法分析
    2.1 "也是"的句法分析
        2.1.1 不直接用作应答语的句法分析
        2.1.2 直接用作应答语的"也是"
        2.1.3 "也是"小结
    2.2 "倒也是"的句法分析
        2.2.1 不直接用作应答语的"倒也是"
        2.2.2 直接用作应答语的"倒也是"
        2.2.3 省略NP的"倒也不是"
    2.3 "这/那倒是"的句法分析
        2.3.1 不直接用作应答语的"这/那倒是"
        2.3.2 直接用作应答语的"这/那倒是"
    2.4 本章总结
第3章 对话语体中"(倒)也是"类应答语的功能分析
    3.1 话语功能
        3.1.1 预期
        3.1.2 话语功能的形成机制
        3.1.3 话语功能的类型
        3.1.4 核心词为"对"、"行"、"好"等的应答语及相关频率问题
    3.2 篇章衔接功能
        3.2.1 衔接类型
        3.2.2 引发句和应答句的承接关系
        3.2.3 话题与信息
    3.3 其他语法成分的功能分析
        3.3.1 位置在前的成分
        3.3.2 位置在前的成分
    3.4 本章总结
第4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答语“那是”的语用环境及效果——空间指示的隐喻及主观性的进一步发展[J]. 张振亚,王彬.  修辞学习. 2009(03)
[2]副词“倒”的语法化探析[J]. 彭利瑞.  语文学刊. 2009(10)
[3]“也”字独用语篇衔接功能的视角化阐释[J]. 陈鸿瑶,吴长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4]先秦汉语的判断标记“也”及其功能扩展[J]. 王统尚,石毓智.  语言研究. 2008(04)
[5]固化结构“那是”的语义语用分析[J]. 汪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6]“X是(的)”语法化及其语势层级[J]. 张爱玲.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7]应答句式说略[J]. 尹世超.  汉语学习. 2008(02)
[8]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J]. 方梅.  修辞学习. 2007(06)
[9]试析口语中叹词性短语“X是的”[J]. 唐雷.  科技资讯. 2007(31)
[10]“那是”的对话衔接功能及其固化过程——兼论“是”的进一步语法化[J]. 王志恺.  汉语学习. 2007(03)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D]. 朱斌.华中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那”字应答句[D]. 孙杰.黑龙江大学 2008
[2]多功能副词“也”的多角度研究[D]. 刘艳.浙江大学 2008
[3]副词“也”的主观性分析[D]. 范熙.华南师范大学 2007
[4]应答词“是、对、行、好”的话语功能分析[D]. 赵聪.延边大学 2006
[5]副词“倒”与“却”的对比语义、语气及相关问题研究[D]. 王功平.暨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19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19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