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前河话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0 05:09
  西南官话是湖南境内的第二大方言,学界对此已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常德地区的方言研究却比较薄弱,有关常德鼎城区方言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拟对常德市鼎城区方言的前河话语音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概括语音系统,分析音韵特点,拟出同音字汇,并对前河话的轻声、文白异读做深入探索,力求达到对鼎城区前河话语音的系统性研究,弥补常德鼎城方言研究的不足。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常德市鼎城区的地域人口、历史沿革和方言总体概况,阐述了鼎城区前河方言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一章全面介绍了鼎城区前河话的语音系统、声韵调配合关系和音韵特点。第二章列出了前河话的同音字汇。第三章概述了前河话的轻声现象,包括轻声的种类以及分布。第四章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分析了前河话的文白异读情况。结语部分,总结了前河话语音上的突出特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常德市鼎城区方言分区图
0 绪论
    0.1 常德鼎城区及其方言状况
    0.2 常德鼎城区方言研究现状
    0.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0.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1 鼎城区前河话的语音系统和音韵特点
    1.1 鼎城区前河话的语音系统
    1.2 鼎城区前河话的声韵调配合关系
    1.3 鼎城区前河话的音韵特点
2 鼎城区前河话的同音字汇
3 鼎城区前河话的轻声
    3.1 前河话轻声的种类
    3.2 前河话轻声的调值
    3.3 前河话轻声的分布及其作用
4 鼎城区前河话的文白异读
    4.1 声母的文白异读
    4.2 韵母的文白异读
    4.3 声调的文白异读
5 结语
    5.1 本文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5.2 论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德沧山话的指示代词“兀”[J]. 徐前师.  汉语学报. 2017(02)
[2]常德沧山话古语词选释[J]. 徐前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3]湘北官话的分布与自然地理及历史地理的关系[J]. 吕俭平.  武陵学刊. 2014(03)
[4]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 李蓝.  方言. 2009(01)
[5]常德方言轻音音节的声学特征[J]. 胡伟.  长沙大学学报. 2008(03)
[6]湖南省的汉语方言(稿)[J]. 陈晖,鲍厚星.  方言. 2007(03)
[7]湖南石门方言的轻声与变调[J]. 易亚新.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8]常德方言语调偏误类型分析[J]. 张欣.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9]常德方言儿化的分布和作用[J]. 任永辉.  怀化学院学报. 2006(07)
[10]常德沧山方言中的“的”尾[J]. 徐前师.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博士论文
[1]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 张进军.湖南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湖南省常德市和吉首市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 彭慧.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桃源县方言语音研究[D]. 朱永莉.广西师范大学 2010
[3]安乡方言语音研究[D]. 熊连珍.贵州大学 2008
[4]石门方言音韵研究[D]. 吴芬芳.广西大学 2006
[5]汉语常德方言轻声的语音描写及非线性分析[D]. 胡伟.湖南大学 2006
[6]湖南石门方言语音研究[D]. 唐金花.湖南师范大学 2006
[7]临澧方言语音研究[D]. 林琼.湖南师范大学 2006
[8]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 李霞.上海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34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34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d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