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构式“退一步V(p)”的特征及形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1 10:05
  本文重点研究作为让步话语标记的“退一步V(p)”,文章分别探讨了“退一步V(p)”在作为连动短语、状中短语和让步话语标记时的语法性质,并从历时的层面对构式“退一步V(p)”的来源进行考察,认为构式“退一步V(p)”是由表两个连续动作的连动短语“退一步V(p)”演化而来。文章主要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平面理论的角度分析该构式,并根据构式语法理论对构式“退一步V(p)”演化路径和形成动因及机制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对研究“退一步V(p)”的意义和必要性及其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文章的研究思路和语料来源;其次从共时层面对“退一步V(p)”的各构件性质和其在汉语中的存在状态进行研究;然后从三个平面理论出发,对其语义、句法和语用特征依次进行探究,语用特征主要是对演变成话语标记的“退一步V(p)”的探究,主要从语篇、话题和人际功能出发;最后从历时层面对其历时虚化过程进行论述,并从构式语法化角度对构式“退一步V(p)”的虚化动因和机制作整体说明。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由来及意义
        1.1.1 选题的由来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构式研究现状
        1.2.2 话语标记研究现状
        1.2.3 构式“退一步V(p)”的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
        1.3.1 研究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3.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构式“退一步V(p)”的语义和句法特征分析
    2.1 “退一步V(p)”的构成性质
        2.1.1 “退”的性质
        2.1.2 “一步”的性质
        2.1.3 “退一步”的性质
        2.1.4 “退一步V(p)”中V(p)的性质
    2.2 构式“退一步V(p)”的语义特征分析
        2.2.1 不具备概念意义
        2.2.2 让步义
        2.2.3 篇章联接义的凸显
    2.3 构式“退一步V(p)”的句法特征分析
        2.3.1 连动短语“退一步V(p)”的句法特征
        2.3.2 状中短语“退一步V(p)”的句法特征
        2.3.3 让步话语标记“退一步V(p)”的句法特征
    2.4 小结
第三章 构式“退一步V(p)”的语用功能
    3.1 语篇衔接功能
        3.1.1 补充求同功能
        3.1.2 概括总结功能
        3.1.3 转折否定功能
    3.2 话题标记功能
        3.2.1 延续话题功能
        3.2.2 转移话题功能
    3.3 人际表达功能
        3.3.1 缓和语气表达
        3.3.2 主观评价表达
    3.4 小结
第四章 构式“退一步V(p)”的演化路径及形成动因和机制
    4.1 “退一步V(p)”的演化路径
        4.1.1 “退一步”的固化过程
        4.1.2 “退一步V(p)”的语法化历程
    4.2 构式“退一步V(p)”的形成动因和机制
        4.2.1 形成动因
        4.2.2 形成机制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说X”的形成:语法化、词汇化和语用化的互动[J]. 孔蕾,秦洪武.  汉语学报. 2018(02)
[2]“V个XP”构式家族及其主观量一致性研究[J]. 雷冬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3]现代汉语新兴流行构式“小+谓词性X”形成动因研究[J]. 王倩.  中国语文. 2017(02)
[4]从构式强迫看新“各种X”[J]. 宋作艳.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1)
[5]汉语词类的主观性[J]. 沈家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05)
[6]量词“步、石、斗、升、参”意义辨正——以出土文献为新材料[J]. 张显成,高魏.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07)
[7]数词“一”的虚化[J]. 田金莲.  语文学刊. 2014(14)
[8]“NP+好V”构式的认知机制与动态演变研究[J]. 雷冬平,胡丽珍.  世界汉语教学. 2013(04)
[9]关于语法演变的机制[J]. 吴福祥.  古汉语研究. 2013(03)
[10]从词汇化、语法化看话语标记的形成——兼谈话语标记的来源问题[J]. 李思旭.  世界汉语教学. 2012(03)

博士论文
[1]汉语“说”类言语行为标记研究[D]. 王蕊.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现代汉语让步条件句认知研究[D]. 韩启振.华中科技大学 2012
[3]现代汉语无条件让步句研究[D]. 李莉莉.吉林大学 2011
[4]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 李秉震.南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话语标记“说真的”研究[D]. 张影.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
[2]“进一步”及其相关结构的多维考察[D]. 张润莲.湖南师范大学 2019
[3]“V+O”式结构中的“进/入、出”及其对称性研究[D]. 童芳情.上海交通大学 2014
[4]现代汉语“说”的传信功能[D]. 范一文.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首话题引入研究[D]. 王艳霞.吉林大学 2011
[6]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特征分析[D]. 张爽.黑龙江大学 2009
[7]汉语非真值数词“一”及相关格式研究[D]. 龙景科.上海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37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37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b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