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泰国中学生初级阶段汉语语音学习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发布时间:2022-02-21 17:15
  语音学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习者的语音学习存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语言表达。本论文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泰国中学生初级阶段汉语语音学习和教学上,对汉语和泰语的语音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分析泰国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的汉语单音节词、多音节词和句子的朗读录音样本,得出调查结论。研究以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和现代汉语语音理论为基础。从调查研究的结果可知,泰国学生在汉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类似的语音偏误现象,比如把声音拉长,声调起音较低等。这些偏误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母语的负迁移。通过汉语语音声韵调与泰语语音声韵调的对比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一些难点和发音的一些偏误现象。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汉语中有而泰语中没有的音时,会产生偏误,而学习一些泰语跟汉语相近的音时,也会产生语音偏误。除了母语语音的干扰因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影响泰国中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和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内在因素,我们发现这个年龄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与成人有所不同,他们还以自己为中心,学习态度和行为有自己的特点。此外,从外在的因素考虑,我们发现泰国汉语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文章来源】: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论
    1.1 选题动机与目的
    1.2 研究范围
    1.3 研究方法
二、汉语语音与泰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对比研究
    2.1 汉语语音与泰语语音的声、韵、调的共同点
    2.2 汉语语音与泰语语音的声、韵、调的差异
        2.2.1 声母方面
        2.2.2 韵母方面
        2.2.3 声调方面
三、对泰国中学生初级阶段汉语语音学习调查研究
    3.1 学生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出现的偏误
        3.1.1 声母方面
        3.1.2 韵母方面
        3.1.3 声调方面
        3.1.4 音变方面:连读变调、轻声和儿化
    3.2 偏误产生的原因
        3.2.1 语际迁移
        3.2.2 韵母干扰
        3.2.3 《汉语拼音方案》的书写规则误导
        3.2.4 教材音变现象的书写引起学习者的误解
四、教学对策
    4.1 泰国中学汉语教学现状
    4.2 泰国中学生汉语学习的行为特点
    4.3 对学生存在的语音问题的教学对策
        4.3.1 按照每个音的发音偏误情况纠正发音
            4.3.1.1 声母方面
            4.3.1.2 韵母方面
            4.3.1.3 声调方面
            4.3.1.4 音变方面:连读变调、轻声和儿化
        4.3.2 声韵同步教学
        4.3.3 应用汉字声旁加深发音的记忆
        4.3.4 直观法
        4.3.5 使用标准汉语语音教学光盘或声像教材
        4.3.6 利用对孤独症患者或口齿不清楚的患者的疗法——嘴唇按摩及嘴唇和舌头的锻炼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对比分析角度浅析对泰汉语语音教学策略[J]. 何山燕.  梧州学院学报. 2010(04)
[2]浅谈赴泰自愿者汉语语音教学法——以泰国中学生为例[J]. 王丽娟.  青年文学家. 2010(01)
[3]泰国人学汉语的语音难点及教学策略[J]. 许艳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4]泰语与汉语的同异性与对泰汉语教学[J]. 邓丽娜,厉芹.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4)
[5]初级阶段泰国留学生声母发音偏误考察[J]. 洪炜.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8(01)
[6]语音偏误标记与语音对比——谈泰国学生语音习得问题[J]. 陈晨,李秋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02)
[7]初级阶段泰国留学生声母发音偏误考察[J]. 洪炜.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8 (01)
[8]汉泰语音对比研究与语音偏误标记分析[J]. 陈晨,李秋杨.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7(04)
[9]泰国学生初学汉语的偏误分析[J]. 吉娜,简启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03)
[10]纠正方音 发好标准音[J]. 饶清翠.  大理学院学报. 2003(06)

硕士论文
[1]针对泰国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法研究[D]. 刘尚林.暨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37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37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