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东汉核心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17:40
  核心词是“基本词汇”中最核心的那部分词,而东汉又正处以汉语从上古时期发展至中古时期的过渡阶段,并且大量佛经文献也于此时传入中土。因此,东汉时期的汉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们以斯瓦德什(M·Swadesh)的《百词表》为依据,对东汉文献中的核心词进行研究。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运用语义场理论,同时大量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去对同一概念下的成员词进行详细的共时描写,分析它们在词义、语用、语法等方面的具体使用情况,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尽量采用历时分析来勾勒出词的演变发展。全文约27万字,由5大章组成,讨论了81个义场,涉及到85个核心词,具体词目共计725个。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选题缘由、东汉核心词的研究意义、研究概况、研究创新和研究局限以及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研究核心名词,分别是身体类名词、生物类名词和自然现象类名词,共涉及54个核心词,词目达402个。第三章研究的是核心动词,其中包括饮食动词、知觉动词、表肢体动作的核心词及其他部分词,共计19个核心概念238个词目。第四章研究的是核心形容词,涉及到颜色类形容词、温度类形容词及其他,共计12个核心概念85个词目。第五章则探讨...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和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概况
    1.4 研究创新和研究局限
    1.5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2 名词
    2.1 身体类名词
    2.2 生物类名词
    2.3 自然现象类名词
    2.4 "名"的语义场研究
    2.5 东汉名词类核心词的特征
3 动词
    3.1 饮食动词
    3.2 知觉动词
    3.3 肢体动作
    3.4 其他
    3.5 东汉动词类核心词的特征
4 形容词
    4.1 颜色类形容词
    4.2 温度类形容词
    4.3 其他
    4.4 东汉形容词类核心词的特征
5 结语
    5.1 从名词、动词、形容词看东汉核心词的特征
    5.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东汉核心词词目索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书》颜师古注引方志考[J]. 李广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0(02)
[2]“好”字考[J]. 王殿卿.  新闻爱好者. 2010(06)
[3]“喫”“食”“饮”历时替换的不平衡性及其认知[J]. 王国珍.  古汉语研究. 2010(01)
[4]“闻”对“嗅”的历时替换[J]. 戚年升,査中林.  宜宾学院学报. 2010(02)
[5]汉语核心词“星”音义研究[J]. 黄树先.  语文研究. 2010(01)
[6]“吃”在“食用”语义场中的发展[J]. 蓝越.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11)
[7]红色文化义初探[J]. 潘峰,李锂.  汉字文化. 2009(05)
[8]“喝”表饮用来源于元代蒙古语[J]. 梁冬青.  民族语文. 2009(05)
[9]现代汉语“饮”与“喝”用法之别的历史探源[J]. 霍生玉.  语文学刊. 2009(13)
[10]饮食义“吃”对“食”的历时替换[J]. 贡珂.  才智. 2009(18)

博士论文
[1]《说文》谐声源流研究[D]. 张新艳.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说文》会意字研究[D]. 夏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后汉书》核心词研究[D]. 施真珍.华中科技大学 2009
[4]魏晋核心词研究[D]. 龙丹.华中科技大学 2008
[5]《说文解字》的谐声关系与上古音研究[D]. 张亚蓉.苏州大学 2008
[6]西汉核心词研究[D]. 吴宝安.华中科技大学 2007
[7]甲骨文核心词研究[D]. 郑春兰.华中科技大学 2007
[8]《说文解字》互训词研究[D]. 李朝虹.浙江大学 2007
[9]《三国志》同义词研究[D]. 王彤伟.复旦大学 2007
[10]《释名》名源研究[D]. 魏宇文.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说文解字·女部》形声字字族研究[D]. 李欣.西北大学 2010
[2]《说文解字》道路行走义字研究[D]. 周偈琼.广西师范大学 2010
[3]汉语“足”词群的语义范畴与隐喻认知研究[D]. 闵娜.云南师范大学 2008
[4]后缀“头”语法化过程考察[D]. 侯德云.华南师范大学 2007
[5]现代汉语饮食类动词研究[D]. 杜诚忠.南京师范大学 2006
[6]江、河、湖、海、川文化义阐释[D]. 杨镇.内蒙古大学 2006
[7]对汉语‘立’的认知分析[D]. 徐梦云.华中师范大学 2005
[8]汉魏六朝碑刻礼俗词语研究[D]. 王盛婷.西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39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39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