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动状型量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9 17:58
  量词是汉藏语系中的特色词类,量词教学始终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重点和难点。当前的量词的研究存在着不均衡情况:应用类型的研究成果明显少于本体的研究成果;直接面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拟定对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汉语动状型量词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动状型量词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使留学生在习得动状型量词的时候既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为对汉语量词的深入研究将提供一些新的论据及研究角度。本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所收录的13个动状型量词即“把、张、封、包、架、排、批、串、堆、卷、束、摊、套”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前人对动状型量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首先对动状型量词进行历时的系源研究,又从分类、语法特征、语义特征和认知这四个方面对动状型量词进行了共时研究。文章的第三部分对《发展汉语》和《博雅汉语》教材中动状型量词的编排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作出评价。第四部分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的调查问卷的分析与统计,考察了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母语、汉语作为...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价值
    1.2 研究的对象、方法和语料来源
    1.3 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
        1.3.1 量词的本体研究
        1.3.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量词研究
2. 动状型量词概说
    2.1 动状型量词的系源研究
        2.1.1 动状型量词的起源和发展
        2.1.2 动状型量词语义演变的个案研究
    2.2 动状型量词的现时表现
        2.2.1 动状型量词的分类
        2.2.2 动状型量词的语法特征
        2.2.3 动状型量词的语义性质
        2.2.4 动状型量词的语义认知分析
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中的动状型量词研究
    3.1 《发展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的编排研究
        3.1.1 《发展汉语》对动状型量词教学的安排
        3.1.2 对《发展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编排的评价
    3.2 《博雅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的编排研究
        3.2.1 《博雅汉语》对动状型量词教学的安排
        3.2.2 对《博雅汉语》中动状型量词编排的评价
    3.3 《发展汉语》和《博雅汉语》对比研究
4. 留学生习得动状型量词情况的调查分析
    4.1 调查问卷介绍
        4.1.1 理论依据
        4.1.2 调查目的、方式及相关说明
        4.1.3 调查对象
        4.1.4 调查问卷的内容
    4.2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4.2.1 对量词主观性认识的统计与分析
        4.2.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材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4.2.3 汉语学习者的母语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4.2.4 汉语水平对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4.2.5 易混词汇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4.2.6 所搭配名词的形状特征对习得动状型量词影响的分析
        4.2.7 所搭配名词的典型性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4.2.8 语义认知分析对动状型量词习得影响的分析
5. 动状型量词教学的思考与启示
    5.1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编写的启示
    5.2 动状型量词教学方法的思考
    5.3 对动状型量词教学层级的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一量多名”现象的范畴化解析——以量词“串”为例[J]. 彭媛.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2]“爱咋咋地”的构式特点[J]. 吴长安.  汉语学习. 2007(06)
[3]公理观念下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J]. 吴长安,柳英绿.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2)
[4]空间义量词“摞”“叠”“沓”的语义认知分析[J]. 朱旭方.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5]《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名量词系源研究[J]. 伏学凤.  语言文字应用. 2005(S1)
[6]外形特征类量词的语义辨析及发展趋势[J]. 李秀.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7]汉语量词的语法化[J]. 金福芬,陈国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1)
[8]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J]. 石毓智.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01)
[9]一个汉语词类的准公理系统[J]. 袁毓林.  语言研究. 2000(04)
[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 郭振华.  语言文字应用. 1998(04)

博士论文
[1]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D]. 宗守云.上海师范大学 2008
[2]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 樊中元.湖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名量词偏误分析及教材研究[D]. 张静.陕西师范大学 2009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量词掌握模式诊断研究[D]. 赵雪晶.北京语言大学 2009
[3]对外汉语教材与学习者量词习得关系研究[D]. 梁慧.福建师范大学 2009
[4]现代汉语近义名量词初探[D]. 何明航.天津师范大学 2009
[5]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现代汉语形状量词词义考察[D]. 郭敏.北京语言大学 2006
[6]“捆卷”类动词衍生量词的历时过程和现时表现[D]. 孔丽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57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57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c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