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大姚县三台乡彝族青少年语言使用情况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9 18: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彝族聚居区乡由闭塞走向开放,彝族年轻人纷纷走出去求学、工作,其语言使用现状较过去有了巨大的变化。大姚彝族青少年语言使用情况有哪些变化,尚无相关研究成果。大姚县的彝族语言分属彝语倮倮方言的倮倮次方言和俚濮次方言。两种次方言间词汇的相同率超过90%,可直接相互通话。其中,自称为“罗罗濮”、“腊罗拔”和“婆胚”的彝族操罗罗濮话,主要居住在县境西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自称为“俚濮”和“格苏濮”彝族操俚濮话,主要分布在靖岭河、鱼泡江流域的山区地带。笔者考量彝族人口比例、地理位置、聚居程度等方面的因素,选取了俚濮话代表区域三台乡为调查点。该乡位于大姚县西北部,是县域最为偏远的一个乡镇,距县城77公里,交通闭塞,彝族聚居。笔者以三台乡彝族青少年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所获得的田野材料,对当地彝族青少年语言使用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给出合理的判断与解释,对当地彝族语言的发展及其使用过程提出了一些问题并给出一定的推断和对策。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动态
    第二节 调查设计
    第三节 大姚彝族及语言
第二章 聚居村落彝族青少年语言使用的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聚居村落彝族青少年语言使用的现状
    第二节 聚居村落彝族青少年的语言观念和语言态度
    第三节 聚居村落彝族青少年"彝兼汉"双语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第三章 散居村落彝族青少年语言使用的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散居村落彝族青少年语言使用的现状
    第二节 散居村落彝族青少年的语言观念和语言态度
    第三节 散居村落彝族青少年"汉兼彝"双语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第四章 三台彝族青少年的语言磨损现象简述
    第一节 彝语俚泼方言磨损简述
    第二节 汉语方言损耗简述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彝语俚濮话语料
    二、调查问卷
    三、调查日志
    四、调查照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方民族语言关系小句结构式语序的演变和变异——基于接触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分析[J]. 吴福祥.  语言研究. 2009(03)
[2]语言接触对南方一些民族语言语序的影响[J]. 李云兵.  民族语文. 2008(05)
[3]论语言接触与语言和谐[J]. 蒋颖,赵燕珍,常俊之,邱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4]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 倪传斌,延俊荣.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01)
[5]从接触看濒危方言、濒危特征和濒危机制[J]. 陈保亚.  长江学术. 2006(01)
[6]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 吴安其.  民族语文. 2004(01)
[7]应该重视语言互相影响的研究[J]. 喻世长.  民族语文. 1984(02)
[8]词的借用和语言的融合[J]. 戚雨村.  中国语文. 1959 (02)
[9]论语言的融合——答戚雨村同志[J]. 高名凯.  中国语文. 1959 (05)



本文编号:3657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57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