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手”族词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7 13:12
  本文采用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研究方法,以汉语“手”族词为研究对象,就普通话、方言、古汉语中“手”族词存在的多种语义现象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使纷繁复杂的“手”族词形成语义比较的体系,为其语义现象和规律的描写提供一个理论的视角,进而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用理念化认知模式对“手”族词的理据所在给以概括的解释说明。通过描写、比较分析语言事实和现象,我们能发现普通话、方言、古汉语中“手”族词语义分配的相似之处与不平衡之处。其相似之处说明其语义同出一源,即保留了古义。而普通话与方言的不平衡分配反应的差异体现了普通话作为共同语对方言的渗透,普通话与古汉语的不平衡分配、方言与古汉语的不平衡分配反应的差异说明普通话、方言保留了部分古义,并在古义的基础上各自发展演化。通过对认知理据的分析,我们不但可以从人们的认知理解和联想习惯方面解释形成相同语义的根本原因,从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说明产生不平衡差异的根本原因,而且认识到隐喻、转喻、意象图式模式在“手”族词语义生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语义产生隐含的规则,加深对词语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进而对词语的理据所在做出恰当的解释。由于材料和本人研究水平有限,本文...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研究现状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语料来源
    1.4 研究目标和意义
第2章 普通话、方言、古汉语“手”族词的语义分配对比分析
    2.1 普通话、方言、古汉语“手”族词语义分配相似之处
    2.2 普通话、方言、古汉语“手”族词语义分配不平衡之处
    2.3 对比分析结论
第3章 汉语“手”族词的认知理据探究
    3.1 “手”对具体域的投射
    3.2 “手”对抽象域的投射
    3.3 “手”对空间域的投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研究[J]. 张少姿.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2]意象图式在转喻概念相互作用模式中的认知分析[J]. 李丽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3]意象图式理论[J]. 李福印.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1)
[4]转喻的认知解释[J]. 董成如.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2)
[5]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J]. 李勇忠.  外国语言文学. 2003(04)
[6]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 卢卫中.  外语教学. 2003(06)
[7]隐喻映射的本质特征[J]. 刘正光.  外语学刊. 2003(03)
[8]论人体词语的文化意蕴[J]. 李树新.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5)
[9]论转喻与隐喻的连续体关系[J]. 刘正光.  现代外语. 2002(01)
[10]语义范畴与词义演变的认知机制[J]. 赵艳芳,周红.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博士论文
[1]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D]. 赵红梅.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词义理据和隐喻分析[D]. 金国旗.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转喻的认知语用分析[D]. 王笑菊.黑龙江大学 2005
[3]人体词的认知研究[D]. 胡纯.湖南师范大学 2004
[4]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D]. 解海江.华中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65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65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f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