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交替传译中停顿现象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6 10:15
  口译质量一直是口译理论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学界都对口译质量展开多角度的研究,包括针对译员、用户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等。研究普遍发现,译员语言产出的流畅性很重要,甚至能左右用户对译文精确度的印象。针对停顿现象的国外研究多,国内研究较少,这就意味着鲜少有对比中、英语言组的停顿现象。因此本论文可弥补这一空白。 在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的理论框架下,我参照了Peter Mead的实验模型,邀请会议口译系二年级七名学生参与中英文交替传译实验,并验证“译入B语的停顿比译入A语的停顿更频繁,时间更长”这一假说。实验数据证明,假说基本成立。从总时长、次数以及无声停顿的总时长、次数来看,假说是成立的。但是有声停顿的总次数、时长并没有反映出这样的规律。 为进一步探究中英文互译的停顿现象,本文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停顿次数和时长;回访,了解受试者对停顿的解释;停顿位置分析;对停顿次数多的音频段的分析。研究发现,受试者认为译入B语时,组织语言是停顿的最主要因素,译入A语时笔记不清楚和对原文的不理解给语言产出造成相当障碍。对停顿位置的分析显示,受试者在自然停顿94.8%为无声停...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1 引言
2 文献回顾
    2.1 “流畅”作为口译质量评估标准之一
    2.2 Daniel Gile认知负荷模型
        2.2.1 自动操作与非自动操作
        2.2.2 交替传译认知符合模型
        2.2.3 问题诱因
    2.3 停顿相关的实验综述
        2.3.1 停顿相关的同传实验
        2.3.2 停顿相关的交传实验
        2.3.3 停顿相关的视译实验
3 本论文的实验设计
    3.1 受试者
    3.2 选材标准
    3.3 实验材料
    3.4 实验设计和假说
        3.5.1 转写格式
        3.5.2 样本
4 实验结果
    4.1 停顿次数和时长的比较
    4.2 回访
    4.3 停顿位置
    4.4 各段音频间比较
5 结语
    5.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5.2 本论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1 表格
    2 实验材料和信息点归纳
    3 译文转写和停顿标记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论有声停顿在汉译英连续传译质量评估中的作用[D]. 何灵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3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03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