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尚书平议》训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1:18

  本文关键词:《尚书平议》训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著名的朴学大师俞樾,一生谨遵高邮王氏父子的治学路径,致力于群经诸子及其传注文献的训诂,博闻强识,探幽索微,常发人所未发,见解超群,名满天下,世称“道咸之冠”。俞樾著述丰赡,代表作为《群经平议》,是研究清代经学和小学的经典著作,为后代学者所重。《尚书》是中国政史之祖,语言“佶屈聱牙”、古奥难懂,历代对其解释的训诂类著作层出不穷,《群经平议》中的四卷《尚书平议》也是其中一部,然而却是学术界研究的盲区。《尚书平议》以求实的精神,思辨的态度,选择性地对《尚书》进行平议,总计180个训释条目。体例基本统一,先引梅氏传或姚氏传,然后评价传语,再以“按语”的形式提出俞樾本人的观点。“按语”旁征博引,评议得失,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呈现其独特的训诂思想。分析其经学思想,俞樾同于乾嘉主流学术,认同前汉文古,后盾古文今,对孔传多有批评,批评条目多达总条目的百分之八十。《尚书平议》至今尚无点校本。本文以《春在堂》本《尚书平议》为工作底本,第一步工作先标点校勘全文,然后从多个角度穷尽性地分析文本,以求尽可能全面研究俞樾《尚书评议》的训诂。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俞樾生平与学术以及《尚书平议》的研究概况,进而简论《尚书平议》训诂研究的意义。第一章《尚书平议》训诂内容。具体分为六小节,第一节辨字,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正俗字四种类型分类详析《尚书平议》中的同义异形现象,揭示了《尚书》的用字习惯。第二节主要分析词的结构形式,分别讨论了单音节助词、重言词和连文。第三节阐述了句法的省略形式,且都为蒙后省略。第四节评析俞樾从文法和语义角度断句的训诂实践。第五节校勘文字,分别列出了误文、脱文、衍文和倒文四种类型展开评议。第六节主要讨论《尚书评议》涉及的修辞和典章制度。第二章《尚书平议》训诂术语。第一节为辨字术语,第二节为注音术语,第三节释义术语,通过对术语的系统分析,可见,俞樾采用术语以继承传统为主,但是也显现出个人的一些特点。第三章《尚书平议》训诂方法。主要分为六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故训觅义、对文推义、复语明义、随文释义。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故训觅义,其次是因声求义。第四章《尚书平议》训诂成就和不足。全书训诂训诂特色总结为四点:第一释字为重,重视通假;第二旁征博引,言必有;第三反对增字,解经严谨;第四大胆质疑,勇于创新。这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不免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尚书平议》的训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和严密论证,彰显了俞樾在乾嘉时期的小学地位,肯定了《尚书平议》对于研究《尚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俞樾 《尚书平议》 训诂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7
  • 绪论7-11
  • 一、俞樾与《尚书平议》7-8
  • 二、俞樾研究现状及《尚书平议》研究的学术综述8-9
  • 三、俞樾《尚书平议》训诂研究的意义9-11
  • 第一章 《尚书平议》训诂内容11-27
  • 第一节 辨字11-14
  • 第二节 析词14-18
  • 第三节 省略18-19
  • 第四节 句读19-21
  • 第五节 校勘21-24
  • 第六节 其他24-27
  • 第二章 《尚书平议》训诂术语27-43
  • 第一节 辨字术语27-36
  • 第二节 注音术语36-37
  • 第三节 释义术语37-43
  • 第三章 《尚书平议》训诂方法43-50
  • 第一节 以形索义43-44
  • 第二节 因声求义44-46
  • 第三节 故训觅义46
  • 第四节 对文推义46-48
  • 第五节 随文释义48-50
  • 第四章 《尚书平议》训诂之评议50-58
  • 第一节 《尚书平议》训诂特点50-53
  • 第二节 《尚书平议》的影响53-55
  • 第三节 《尚书平议》训诂不足55-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海根;切忌滥云通假[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2 黄永堂;;学《诗》札记 “有卆其实”及其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 孟巍隆;;《四书平议》补正:《中庸》六条[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06期

4 邓声国;;俞樾《群经平议·仪礼》训释特色[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05期

5 张立旦;俞樾与通俗文艺[J];文史杂志;1989年02期

6 吴景熙;;读《曲园遗诗》[J];文献;1984年01期

7 华宁;俞樾“门下士”、“群经”二札考释[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02期

8 孙良明;谈古文训诂中的语义关系分析——兼述读俞樾《诸子平议》《群经平议》[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03期

9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鑫;《群经平议》三礼之语法观[D];贵州大学;2015年

2 吴萍;《尚书平议》训诂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3 孙晓坤;《群经平议》语法观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尚书平议》训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35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8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