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英反义词共现构式的认知解读

发布时间:2017-06-09 14:11

  本文关键词:汉英反义词共现构式的认知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反义词是语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能体现反义关系的词。反义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反义词共现是指一对反义词共同存在于一个具体的语言单位内,该语言单位依据研究范围而定,可以是词、短语和句子。反义关系不仅是人类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语义关系,也是客观世界本质属性和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对反义现象的思考一直是人类知识和生活的一部分。反义词共现是反义关系研究的一个新趋向。汉语中反义词共现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复合反义词、短语和习语。英语反义词共现多出现在短语和句子中。反义词共现往往可以产生一种从字面难以推断的语义信息。以往反义词共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其描述性介绍,以及共现频率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对反义词共现的扩展意义和语义的解读不尽全面。反义词共现除了有成分可推导的意义之外,还有一些语义是无法从词汇层面解读的。这是构式语法最关注的现象和其理论起源。本文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汉英反义词共现现象,得出反义词共现是独立构式的结论,并证明反义词共现的语义构建过程遵循两个重要的认知原则,隐喻和转喻。
【关键词】:反义词 反义词共现 构式语法 隐喻 转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H313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6
  • 摘要6-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3
  • 1.1 Research Objective9-11
  • 1.1.1 Definition of Antonym Co-occurrence9-10
  • 1.1.2 Antonym co-occurrence in Chinese and English10-11
  • 1.2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11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1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1-13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3-17
  • 2.1 The Study on Chinese Antonym Co-occurrence13-14
  • 2.2 The Study on English Antonym Co-occurrence14-16
  • 2.3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Studies16-17
  •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ckground17-29
  • 3.1 Construction Grammar17-21
  • 3.1.1 Main idea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18-20
  • 3.1.2 Concepts in Construction Grammar Related to Antonym Co-occurrence20-21
  • 3.2 Metaphor and Metonymy21-27
  • 3.2.1 Metaphorical Conception22-25
  • 3.2.2 Metonymic Conception25-26
  • 3.2.3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Antonyms26-27
  • 3.3 Summary27-29
  • Chapter 4 Chinese and English Antonym Co-occurrence Constructions29-39
  • 4.1 Chinese Antonym Co-occurrence Constructions29-35
  • 4.1.1 Antonym Compounds29-32
  • 4.1.2 Embedded Antonym Constructions32-33
  • 4.1.3 Chinese Antonym Co-occurrence Constructions in Phrases and Idioms33-34
  • 4.1.4 Chinese Antonym Co-occurrence Constructions in Oxymoron34-35
  • 4.2 English Antonym Co-occurrence Constructions in Phrases and Idioms35-37
  • 4.2.1 X and Y36-37
  • 4.2.2 X or Y37
  • 4.2.3 from X to !X37
  • 4.3 Summary37-39
  • Chapter 5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ntonym Co-occurrence Constructions39-53
  • 5.1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tonym Co-occurrence Constructions39-50
  • 5.1.1 Interpretation of Antonym Compounds39-44
  • 5.1.2 Interpretation of Embedded Antonyms Constructions44-49
  • 5.1.3 Interpretation of Idiomatic Constructions49-50
  • 5.2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Antonym Co-occurrence Constructions50-53
  • 5.2.1 Metonymic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Antonym Co-occurrence Constructions50-51
  • 5.2.2 Metaph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Antonym Co-occurrence Constructions51-53
  • Chapter 6 Conclusion53-55
  • Works Cited55-58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青云;;论副词“就”“才”和语气助词“了”的共现[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王晓华;;汉日情态共现的差异与共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02期

3 温晓芳;;“没(有)”和“了”共现问题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01期

4 王灿龙;;关于“没(有)”跟“了”共现的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5 田然;;“既A又B”格式中A、B共现的条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4期

6 叶兰;;浅谈“刚”与“了”的共现问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7期

7 金立鑫;“没”和“了”共现的句法条件[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8 唐钰明;朱玉宾;;汉语被动/处置共现句略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毛荣贵;雅俗共现的美国告示语[J];大学英语;1997年02期

10 史金生;情状副词的类别和共现顺序[J];语言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匡鹏飞;时间词语前后分句共现状态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龙;基于词共现模型的微博热点话题发现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凌穗谊;基于共现信息及感知归类的衣物识别与解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3 张静静;汉英反义词共现构式的认知解读[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4 曹婷婷;基于数字足迹的旅游目的地景观共现效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黄倩;汉语共现空间反义词扩展信息的认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徐福翠;汉语被动式与处置式共现合用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岩;基于共现链的微博情感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唐科;指人疑问词共现现象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吉赓;基于共现词的中文微博观点句识别[D];安徽大学;2014年

10 李敏;否定副词“没(有)”与“了(le)”的共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汉英反义词共现构式的认知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35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3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