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同素逆序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5:08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同素逆序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同素逆序词,又被称为同素异序词、同素反序词、颠倒词、字序颠倒的双音节词等,它们是汉语词汇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上古汉语开始出现,能够沿用并发展至今,证明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了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选取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同素逆序词,作为词典中规范性强、普及性高的一部词典,其中的这类词具有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从外形上看,这类词有明显特点,如果用A和B各代表一个语素,那么,这类词可以被看作AB-BA式词语。换句话说,这类词语在外形上能看出的特点是语素相同、顺序互逆、双音节词。通过整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这类词语,分析其内部结构,本文给出了这类词语的专业界定——同素逆序词,即语素相同、语序互逆的双音节复合式合成词。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对同素逆序词的研究情况,阐明了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从1956年岑时甫先生的《“和缓”呢还是“缓和”呢》一文在《语文知识》上发表,以疑问的形式带我们进入这一领域,而后至今,短短60年的时间,从研究数量、研究领域到研究质量、研究方法,都有了很大提升。第二章主要是对概念的界定。同素逆序词的概念界定存在很多有分歧的地方,本文对其概念采取逐个击破的解决思路,对“同素”、“逆序”和“词”分别进行分析,而后进行整合,给出专业界定。第三章重点从同素逆序词的结构、词性、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尝试描述同素逆序词的所有类型:从构词上来看,合成词有联合型、主谓型、偏正型、动宾型和补充型五种类型。对同素逆序词的构词结构进行分析,首先可以分为同构词和异构词两种情况。具体来看,同构词中又主要包括联合型、偏正型、动宾型和补充型四种结构类型,其中联合型同构词所占比重最大;异构词中主要包括联合——偏正型、联合——主谓型、联合——动宾型、联合——补充型、偏正——主谓型、偏正——动宾型、偏正——补充型、动宾——主谓型和动宾——补充型这九大类型。从词性上来看,同素逆序词包含同素逆序同性词和同素逆序非同性词。前后两词的词性恰好相同的是同性词,又可分为同为名词(n-n)、同为动词(v-v)、同为形容词(adj-adj)、同为副词(adv-adv)、同为介词(prep-prep)、同为代词(pron-pron)、同为兼类词(multi-category-multi-category)这7种情况;非同性词包括里有前后两词都是单一词性但是词性不同和两词中至少有一个为兼类词且词性不相同这两种情况。单一词性中又可分为名词对动词(n-v)、名词对形容词(n-adj)、名词对副词(n-adv)、名词对量词(n-quan)、动词对形容词(v-adj)、动词对副词(v-adv)、动词对介词(v-prep)、形容词对副词(adj-adv)、数词对量词(num-quan)这9种情况。从词义上来看,同素逆序词的词义相关程度是有较大区别的,有完全一致,有大体相似的,还有完全无关的。根据相关的强弱,可以分为等同关系、互释关系、组合关系、包孕关系、相关关系、无关关系这六种情况。等同关系和互释关系中的两个词即同义词中的等义词,组合关系和包孕关系的两个词是同义词中的近义词,相关关系中的一组词在词义解释上存在明显关联性,这类词所占比重较大且词性多不相同,无关关系是出于巧合存在的一组词,在词义解释上差别较大。第四章主要分析了这类词广泛存在的原因,并结合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词频统计,对其规范化给予建议,也为《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参考意见。同素逆序词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传承是汉语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它的发展贯穿了整个汉语史的各个阶段。本文从汉语词汇演变、方言影响、特定历史时期影响等角度分析了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根据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词频统计可知:同一组同素逆序词的两个词,在使用的频率上,有着很大的不协调性。针对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们不免产生疑问,语言的使用是要符合经济性原则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需要对其加以规范。由于本人能力有限,现对其突出问题的表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一是这一组词语的使用频率都比较低的,也就是说这些词语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常见的,可能只是某些特殊情况下的使用,而后知之甚少,因此,只选择其中使用率比较高的收入词典即可;二是这组词语的使用频率相差很大的。频率高低相差过分悬殊的,可以对这类词语进行进一步细致研究,探讨其存在价值,若使用频率非常低,则受众认可度不高,因此可以考虑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剔除出去,只保留使用频率高的词语。
【关键词】:同素逆序词 结构 词性 词义 现代汉语词典 规范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选题的依据和价值9-10
  • 1.2 研究综述10-17
  • 1.3 研究方法17
  • 1.4 研究目标17-18
  • 第二章 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的界定18-33
  • 2.1 同素的界定18-19
  • 2.2 逆序的界定19-20
  • 2.3 词的界定20
  • 2.4 类同素逆序词20-33
  • 第三章 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的分类研究33-100
  • 3.1 同素逆序词的结构类型33-36
  • 3.2 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的词性类型36-41
  • 3.3 同素逆序词的意义类型41-100
  • 第四章 同素逆序词的成因及规范100-109
  • 4.1 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形成的原因100-101
  • 4.2 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的使用规范101-109
  • 结语109-111
  • 附录 1:同素逆序词词表111-116
  • 参考文献116-117
  • 后记117-118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1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叔树;规范还是误导 修订还是“修正”——《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问题展列与评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1期

2 劳臣;《现代汉语词典》二题[J];语文建设;2000年10期

3 苏新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儿”尾词该如何处理鐡[J];语文建设;2000年12期

4 马荣宝,朱屹,张鹏伟;对《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异同词的理解与思考[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程国煜;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的一处疏漏[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岑玉珍 ,白荃;外国人使用《现代汉语词典》时遇到的几个问题[J];语文建设;2001年09期

7 孙章埂;“了了”与“寥寥”[J];咬文嚼字;2001年10期

8 刘鸣柳;“衣锦还乡”中“衣”的读音[J];语文建设;2002年07期

9 晁继周;关于“衣锦还乡”中“衣”的读音[J];语文建设;2002年07期

10 黄河清;为《现代汉语词典》“牵引”条补一义[J];辞书研究;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新春;黄启庆;;新词语的成熟与规范词典的选录标准——谈《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的“附录新词”[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释义问题的修订[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彭泽润;丘冬;;现代汉语词典和字典编写思想的现代化[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曾子凡;;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几项不足[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王仙花;;充分发挥学会优势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A];2007年湖南省社科联“学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论文集[C];2007年

6 韩淑红;吴远庆;;《现代汉语词典》一、五版的外来词语源对比考察[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俊霞;王恩建;;关于《现代汉语词典》中方言词语的注音[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8 王楠;;《现代汉语词典》同形词目分析[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9 白云;苏新春;;《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对新词语的释义问题初探——对“附录新语新义”计量研究之一[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韦耀武;花洲;;三大重点创建和谐校园环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卢新宁;《现代汉语词典》推出2002年增补本[N];人民日报;2002年

2 曲志红;《现代汉语词典》与时俱进[N];文学报;2002年

3 孙琴;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力”等词语的解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4 记者 杜羽;《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出炉[N];光明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余飞;涉法热词是如何进入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N];法制日报;2012年

6 苑广阔;《现代汉语词典》的创新与坚守[N];中国民族报;2012年

7 江枫;《现代汉语词典》规范质疑[N];文学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凤娜 王春燕;《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记录时代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文雅;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方言词收录原则的探讨[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10 文雅;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方言词收录原则的探讨[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丽珍;《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枫;《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朋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2 杨雪;《皇冠汉日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3 张静;《现代汉语词典》第五、六版中的方言词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4 马金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词语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林鹤鸣;《说文解字》拟声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蔡雨琴;《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增录新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孙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1版词语比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8 周曼;《现代汉语词典》第四、五两次内容修订变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9 邹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的收录与编纂问题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10 刘莉;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的日源外来语[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同素逆序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41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